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共識”如何取代“九二共識”?

2011年08月26日 1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在“十年政綱”兩岸篇記者會上多次提到“臺灣共識”,並且企圖以“臺灣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作為與大陸對話的基礎。蔡英文表示,如果2012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會透過公開、透明的政治作為與民主程式,匯集臺灣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的意見,凝聚島內最大層面的共識,以此與大陸互動、協商與對話。這個共識,她稱之為“臺灣共識”。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發表社評指出,由此已可看出,蔡英文的論述完全是民進黨風格,掌握了在臺灣最具魅力的兩個字眼:“民主”與“臺灣”。過去,民進黨一向用“民主”來掩飾“臺獨”,也曾用“民主”來包裝“公投法”。民進黨也了解,凡事只要冠上“臺灣”兩個字,就好像刀槍不入的金鐘罩。蔡英文大概以為,只要主張用“民主”來建立“臺灣共識”,就可以一招走江湖了。 

  社論指出,只可惜,在明眼人眼裏,這根本是騙人的把戲。首先,承認“九二共識”與否認“九二共識”之間是否可能透過匯集島內朝野各黨的意見來解決?老實説,我們不相信蔡英文有這樣的本事,或者説,這根本無關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本質的問題。

  社論説,回想2000年陳水扁執政之初,也邀請李遠哲擔任跨臺灣黨派兩岸小組召集人,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失敗,各成員幾乎是各説各話,根本得不到結論。由於李遠哲的想法與民進黨距離太遠,也與當時的臺灣主管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蔡英文距離太遠,最後得出來的三個認知與四個建議,不僅國民黨不接受,大陸也不接受。 

  由此可知,朝野各黨有關兩岸的主張,有如水與油一樣,而“九二共識“的爭議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從這一點來説,李遠哲只懂化學,不懂政治,看不出跨黨派小組一開始就註定的失敗命運。 

  其次,蔡英九否認“九二共識”,即使當選之後想要尋求“臺灣共識”,且不論其結果必然失敗,整個過程也一定是十分冗長,那麼在這一段“共識空白”期間,蔡英文要如何與大陸對話協商呢? 

  再者,蔡英文談“共識”,但“共識”應不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共識而已,而是民眾的共識。根據臺灣主管大陸事務主管部門所做的許多民調,民眾對於2008年後的兩岸協商,大部分都持肯定與支援的態度。今年五月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民眾支援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處理兩岸交流問題,也有六成二民眾對十五項協議的成果表示滿意。今年6月所做的民調亦顯示,有六成三民眾認為兩岸制度化協商有助於兩岸和平穩定。這些難道不是共識嗎?蔡英文豈可視而不見,以為島內民眾毫無共識可言。 

  社評最後指出,蔡英文的“臺灣共識”聽起來順耳,但沒有內涵,更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這就好像大海中一艘非常漂亮的船,卻沒有舵,也沒有羅盤,豈不危險萬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