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李英明:期待兩岸核安合作早日列入議程

2011年04月14日 09:58: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英明今天在香港《旺報》發表文章,討論兩岸核安協商與合作的必要性。文章指出,雖然核廢料處置問題棘手,最近民進又借由日本核災效應的氛圍反對兩岸就核廢料問題進行合作,但其實這僅為選舉操作;核電安全的議題如能順利排入第7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中,甚至簽署協議,將是繼ECFA之後,兩岸關係的另一個重要發展。

  全文摘編如下:

  核廢料處置問題棘手

  核廢料處置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經濟或技術問題,尤其地區外貯存是一個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弄不好會引發巨大的國際風波,甚至會蒙上“己所不欲施於人”的負面形象。臺灣地區面積非常狹小,在內部貯存核廢料一直是棘手的問題。

  在另一方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針對此議題表示,反對兩岸就核廢料問題進行合作。近來,蔡英文抓住日本核災效應的氛圍,拋出“非核家園”的訴求,意圖讓此訴求成為民進黨在未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策略的主旋律之一。

  民進黨僅為選舉操作

  歷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都會重復操作類似的“反核”策略。不過,人們應該記憶猶存,蔡英文在民進黨當局時期擔任臺灣“行政院副院長”時,曾經維護過核電政策;此外,目前也在競逐民進黨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蘇貞昌,在其擔任臺灣“行政院院長”時,為了維護其當時的石化相關政策,曾經批評“環評”委員失衡,而當時以臺灣“行政院副院長”身份兼“行政院”財經小組負責人的蔡英文,更曾多次對“環評”流程的冗長表達不滿。由此,蔡英文現在提出“非核家園”的訴求,實在讓人很難不認為,反核或擁護,基本上只是民進黨政治人物視情況變化的操作策略而已。

  臺灣地區目前已有3座核電廠,並且正在安置商轉第4座核電廠,如果實事求是的話,蔡英文和民進黨與其提出“非核家園”的訴求,倒不如力求讓臺灣的核電廠安全極大化及核災極小化甚至零度化。

  而以兩岸一水之隔的現實來看,讓臺灣地區核災極小甚至零度化,必須透過兩岸在核安議題上進行合作。事實上,兩岸就核電安全進行合作,因為有其他經驗可供參考。

  最終處置技術可合作

 

  兩岸在核安問題上,除了可以就經驗人員交流,資訊通報和防災演習等進行合作外,更可在核廢料最終處置技術上合作。這種技術屬於特殊尖端科技的範圍,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在這方面擁有領先地位,但大陸亦急起直追,臺灣地區也擁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而全球的核電站不斷增加,對於核廢料最終處置技術提升的渴求將更為迫切。兩岸若能就核廢料最終處置技術進行合作,將不只裨益兩岸核電安全,甚至還可以促進全球核安水準的提升。同時可為開展兩岸其他科技合作奠下基礎,不過,也必須思考同時就科技合作框架議題進行協商。

 

  此外,兩岸若能就核電安全進行最終處置技術的合作,應該可以進一步思考,以兩岸合作為基礎,催生區域合作處置計劃。兩岸還可以成立財務獨立的專責機構,甚至可以把輸出核廢料處置技術轉成産業項目,使其具有商業機制,爭取核廢料最終處置技術的市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