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選舉走不出民粹老路 亦是臺灣危機

2011年03月14日 09:01:00  來源:
字號:    

  香港中評社14日發表評論員文章分析説,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宣佈參選2012,儘管聲勢受到日本強震影響,仍是臺灣政壇大事。她的參選聲明被批評是空洞、看不到具體政策;拉高縱深來看,陳水扁團隊為她操盤的選舉策略,仍走不出民粹老路,這不但是民進黨的危機,也是臺灣的危機。

  文章摘錄如下:

  蔡英文這次初選的文宣總舵手是追隨陳水扁快20年的林錦昌,他原是小説家,文筆一流,深諳媒體宣傳,加入扁團隊後銳變成政治人物包裝高手。陳水扁1994年選臺北市長、1998尋求連任以及2000、2004兩次“總統”大選文宣都出自於他。蔡英文會找他操盤文宣不令人意外,因為放眼整個綠營,找不到第二個人有林錦昌的“KING MAKER”經驗。

  蔡英文上週五的參選聲明,與其説很有“蔡氏風格”,不如説是很有“民進黨風格”。蔡搶先一步在蘇貞昌之前宣佈參選,讓民進黨內、蘇團隊都有些錯愕,有人分析她是因去年五都選舉被蘇搶先宣佈,這次來個回馬槍。此應非最大原因,關鍵在於民進黨人選“總統”手法大家都差不多,兩岸政策能不碰就不碰,其餘差別不大,蔡搶先一步,把能講的,該講的都講了,後面宣佈的人就頭大了。
 
  蔡英文宣佈參選後,蘇貞昌所到之處都被追問何時要宣佈?蘇橫豎是一定會選,但他宣佈後外界必然把兩人參選聲明拿來比高下。從五都選舉來看,蘇團隊最擅長的不是政策,而是把他塑造成一個愛家、親民的人,宛如包裝偶像藝人。當蘇團隊遭遇驍勇善戰的扁家軍時,何時出手?如何出手?難怪會成為蘇貞昌現在的大難題。

  日前,蔡英文初選發言人、臺北市議員徐佳青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參選‘總統’聲明不會觸及或著墨太多在政策部分,那是初選過後正式成為候選人的事。”這種説法極不可思議,初選不比政策,那要比什麼,比誰年輕?誰漂亮?誰學歷高?不過,想必蘇貞昌也不會有太多意見,因為這也是蘇貞昌的選舉模式,如果初選失利,只能怪自己年紀大、長相沒有蔡好看。

  換言之,這次的蔡蘇競逐,其實就是在“民進黨式選舉”的池子裏玩,大家一起走“感性超越理性”路線。蘇貞昌被蔡英文捷足先登,現在只能趕緊盯住文膽寫一篇比蔡更灑狗血的參選聲明,才有機會搬回一城。

  民進黨這種訴求民粹、包裝偶像的選法,從1994年陳水扁選臺北市長、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轉捩點迄今,並無改變。由於兩岸關係巨變,民進黨候選人要處理大選的兩岸政策比以往更加困難,而且同一招式用久了,一齣手就知有沒有。這幾天批評蔡英文參選聲明空洞無物的言論充斥,不需要專家、學者也能講得頭頭是道,她的“KING MAKERS”應該也感受到壓力了。

  動員民粹的選舉方式,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有其生存空間,像拉丁美洲、菲律賓等若干國家,執政者通常都是煽情演説高手,但執政能力往往無法與其造勢功力成正比。在臺灣這樣民主不完全成熟的社會,民粹動員能否成功,要看當時的時空,陳水扁1994年攻下臺北市長、2000年取得大位,都是因為國民黨做了太久,民心思變。民進黨2012能不能再取得政權,要看臺灣民眾對馬當局是否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不過,我們可以很篤定的説,政策是選舉的靈魂,不靠政策取勝的政權,即使執政也很脆弱,絕非臺灣之福。此刻更多臺灣人都希望知道民進黨既不接受“九二共識”,執政要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廢ECFA、如何因應兩岸經貿一旦無法維繫之後的臺灣經濟發展;而不只是空談“理性”、“強韌”、“勇氣”、“信任”之類形容詞。當然,這些政策訴求在黨內初選階段就應該要講清楚,呂秀蓮、蔡英文、蘇貞昌都有義務向全體臺灣人提出完整報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