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案話題擠進選舉 髒話門破功“中間路線”

2010年11月16日 14:28:00  來源:
字號:    

  “二次金改案”于11月5日一審判決,法官罔顧海量證據,狹義解釋臺灣當局領導人行政權力,宣判陳水扁“無罪”。事隔不到一週,“龍潭購地案”、“陳敏薰買官案”三審定讞,扁珍在兩案中分別被判刑11年、8年。有罪、無罪之間,陳水扁好像洗了一場“三溫暖”。

  扁珍獲刑不得上訴

  陳水扁家族弊案之一的“龍潭購地案”,11月11日三審定讞。臺“最高法院”認定,陳水扁、吳淑珍確實收賄。兩人各被判刑11年,並科罰金1.5億元(新台幣,下同)。此外,因涉及“陳敏薰買官案”,扁珍又各被判8年,並科罰金500萬元。吳淑珍因為洗錢,另獲刑7個月。

  終審獲罪不得上訴,陳水扁夫婦將是臺灣首個入獄服刑的“第一家庭”。

  臺北看守所表示,陳水扁收悉判決結果後飲食正常,表面上看不出情緒。但民進黨“立委”翁金珠到北所探視後轉述陳水扁的話説,“整晚沒有睡好”。

  什麼事做過沒做過,陳水扁自己再清楚不過,他不可能奢望從連串弊案中脫責。因此,“二次金改案”一審被判“無罪”,陳水扁並沒有特別激動。不過,從“無罪”到“有罪”只有6天,更緊要的是,“龍潭購地案”等於推翻了“二次金改案”一審的判決。

  “二次金改案”主審法官周佔春狹隘解釋臺灣地區領導人職權,作出“收錢無罪”的判決。而“最高法院”審判“龍潭購地案”,採用“實質影響力説”,作為扁珍收受企業賄賂,介入竹科“龍潭土地案”的論罪依據。

  “最高法院”判決具有拘束力,“二次金改案”的“無罪”審判,極可能在檢方日後向“高院”上訴時被推翻。不僅如此,“最高法院”判決可能對其他扁家弊案審理也産生重要示範。扁家其他計算,包括政治上東山再起,可能也被牽連。陳水扁“整晚沒有睡好”,想來不是因為冤屈,乃是連串擔心所致。

  挺扁人士,特別是司法界的扁家暗樁,應該比扁家更有坐過山車的感覺。董智森等島內名嘴指出,本次判決形同是給周佔春的判決,周“會比陳水扁更難眠”。國民黨“立委”邱毅則説,這是給周佔春重重的一記耳光。

  憋悶一週之後,島內輿論也終於一吐暢快。12日《中國時報》社評指出,這個案子不僅針對陳水扁夫婦而來,最重要的,臺灣必須確立一個嚴格不容退讓的標準:有再大的權,也不能貪污,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是任何法官扭曲法律見解就能改變的。

  扁案話題擠進選舉

  扁案宣判第二天正是“五都選舉”正式起跑日。藍綠一面拼選戰,一面審慎回應扁案,唯恐衝擊到選情。

  國民黨手裏沒有陳水扁這塊“燙手山芋”,態度自然超脫。秘書長金溥聰説:“不管司法如何變化,都不會打亂國民黨的選舉步調。”

  説歸説,誰都看得出,“龍潭購地案”判決對藍營有利無害。“二次金改案”判決離譜,很多藍營選民憤恨難平,投票意願大減,此番扁珍終審定罪,顯然讓藍營支援者心緒得到安慰。

  即便如此,國民黨也不敢怠慢,民調顯示,藍綠選情膠著。國民黨為力保“三都”,上下動員,到各地拉抬選情。

  本週,臺中市長胡志強和臺北市長郝龍斌已暫時向公職告假,全力參選。胡志強請假後,首場活動就由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陪同拜票,全力衝刺。 

  在選情最緊繃的臺北,郝龍斌和蘇貞昌民調支援率差別始終在誤差範圍內,藍營備感壓力。藍營大老紛紛出動,替郝龍斌撐場面。

  在新北市,朱立倫進入街市拜票,與蔡英文爭奪進入“巷戰”。

  馬英九馬力全開,展開密集輔選行程,除週末假日,還將充分利用晚間下班時間,陪各位候選人掃街拜票。

  和國民黨火熱一團鮮明對照,民進黨氣勢上顯得短了一截。

  一方面,各個候選人幾乎單打獨鬥,缺乏統一規劃。由於各候選人時間不好協調,目前民進黨傾向不再舉行候選人聯合造勢晚會。另外,本來選前透過視訊連線,串連“五都”聯合造勢,也因為工程費用過高,初步打消了這個念頭。

  另一方面,扁案話題已經和“五都”綁在一起,選舉造勢當然躲不過這個形同“燙手山芋”的話題。既怕得罪深綠,又擔心讓中間選民反感,民進黨候選人只能採取和扁家“柔和切割”。

  “二次金改案”一審宣判陳水扁一乾人等“無罪”,民進黨參選人無一人面露喜色;“龍潭購地案”結果出爐,各人更是唯恐和扁家沾邊。於是,態度曖昧,模棱兩可,有些場面除了“尷尬”和“莫名其妙”,沒別的詞兒能形容。

  11月12日,扁係“一邊一國連線”在高雄舉行造勢晚會,主題是“鄭新助力挺陳菊之夜”,陳菊沒有現身。

  髒話門破功“中間路線”

  為了經營“走中間路線”的印象,蘇貞昌和蔡英文一直繞著扁家走,著實辛苦。但“偽中間路線”本週因鄭弘儀髒話門持續延燒,提前破功。

  11月7日,電視節目主持人、鐵桿“臺獨”鄭弘儀為大臺中民進黨籍參選人蘇嘉全站臺拉票。他就大陸學生入臺問題進行斷章取義的悲情煽動,之後他公開咒罵馬英九,連“龜兒子”、“娘”都出口。

  鄭弘儀所言並非事實。臺“陸委會”就指出,鄭弘儀以前多次錯誤解釋陸生受資助問題,“陸委會”7月曾向鄭工作的電視臺發過澄清傳真。

  綠營內掀起一股風潮,響應鄭弘儀的人不少。臺灣北社等本土社團在“挺扁大會”上,大力聲援鄭弘儀,“娘”在現場此起彼落!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蔡煌瑯等,更推崇鄭是“驚天一罵”。

  如此荒唐現實引發社會強烈不滿,婦幼團體等紛紛抗議。然而,民進黨並不和鄭弘儀做切割。鄭弘儀所説的資助開辦時,蔡英文正在“陸委會”任內。蔡英文承認這一點,但辯稱現在的政治情況不同,為政者應當隨時間和局面的改變,重新制定政策,她説,現當局並沒有做到。

  至此,民進黨的“反中”路線又被鄭弘儀端到臺面上來,民進黨走理性問政路線多時,憋得難受,“反中”情緒終於在髒話門中爆發,蔡主席苦心經營一年多的柔性選舉策略告破。11月10日,蘇貞昌和蔡英文已意識到情勢不對,對他們的選情殺傷力不小。

  如此看來,“髒話門”很是回事兒。它衝擊了民進黨選情,又再次提示了真理:選舉時刻意包裝的路線很脆弱,假的,終究真不了。 (王昭)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