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早綠”的蘇貞昌不如“晚綠”的李登輝

2010年06月18日 08:29:00  來源:
字號:    

  蘇貞昌未表態反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獨派”有人放話:“五都候選人,不反ECFA就不支援。”臺灣《聯合報》18日發表社論指出,綠營政治人物共同的一大人格特徵就是在政治路線上搖擺變化。例如,昨天還是“四不一沒有”,今天卻變成“一邊一國”。若比較李登輝、蔡英文與蘇貞昌三人對ECFA的態度,亦可見其搖擺變化;其實,搖擺變化非僅是綠營人物的人格特徵,也是綠營路線難以成為臺灣生存路線的根本原因。

  社論摘錄如下:

  以李登輝、蔡英文與蘇貞昌三人比較,蘇貞昌與綠營的淵源最深,他是美麗島大審律師,可謂是第一代的綠營先驅人物。相對而言,李登輝卻是當了國民黨當局的“中華民國總統”12年後才改持綠旗;而蔡英文則出身國民黨李登輝當局的幕僚,後來才轉入民進黨扁當局,她在當選民進黨主席時黨齡只有4年。由藍變綠的李登輝、蔡英文,較諸一路綠到底的蘇貞昌,其人格之搖擺變化顯而易見。

  然而,面對ECFA,如今在綠營意識形態的光譜上,李登輝與蔡英文二人儼然都比蘇貞昌“綠”。“晚綠”的李蔡二人,卻比“早綠”的蘇貞昌更“綠”,其中道理頗堪玩味。

  李登輝是“國家統一委員會”及“國家統一綱領”的創制者,甚至在其卸任“總統”被逐出國民黨、投入綠營後,還告訴接任的陳水扁,不要拆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這“兩大支柱”。及至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李登輝顯有“靠攏”之意;但因馬的民意響應不佳,李遂又抽腿。如今,李由“國統綱領”的旗手搖身一變成為反ECFA的轎夫;此種一路走來的搖擺變化,是出自政治理性,或只是投機操作而已?

  至於蔡英文,在雙英辯論時尚未“反對”ECFA,僅持“緩簽/配套”立場;及至辯論失敗,再加上佈局連任民進黨主席及因應“蔡蘇競合”,遂將反ECFA拉至“國共唱和/貧富鬥爭”的高度。在“國家認同”上,亦從“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變成將“中華民國”説成“流亡政府”。這樣的搖擺變化,主要亦是反映了綠營內部的權力及路線鬥爭。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