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的“負責到底”要怎樣詮釋?

2010年05月27日 14:00: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27日發表社論指出,蔡英文宣佈參選新北市長,使人深切感受到她的萬般無奈。如眾所週知,她從政生涯第一志願應是2012年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但民進黨的“選舉現實”不容許她直接問鼎這個“大位”,她只好勉強把參選新北市暫時填為第一志願。政治情勢詭譎多變,蔡英文最擔心的是她參選新北市後,第一志願成為南柯一夢。

 

  社論説,在蔡英文人生中曾有類似的經驗。根據她自述,她小學到高中的學業成績不太好,高中畢業後,父母還擔心她考不上較好的大學。有一天,父親蔡潔生問她填寫大學志願情形,蔡英文表示她想讀考古或歷史,但父親希望她選擇法律系,因為當時蔡家經商得法累積龐大財富,蔡潔生需要有熟悉法律的子女來照顧家庭事業。

  蔡英文一向乖順,雖然沒有攻讀法律的興趣,但在“父命難違”下,將臺大法律系填為第一志願,她所希望的考古、歷史則為第二志願。以她的高中成績,要想考上臺大法律系,難度應該是很高的,因此她就有機會去讀考古或歷史。然而,她又不能考得太壞,以免心中的第一志願和填寫的第一志願同時流産。不過,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在必須考好又不能考得太好的倣徨中,她居然被臺大法律系錄取。

  在人生轉折上有此際遇,蔡英文會不會感到遺憾?外人無從得知,但必然烙印在她的記憶裏。大家覺得好奇的是,一向重視個人隱私的蔡英文,為何決定投入新北市長選戰前夕,在電視專訪中主動談起際遇轉折這件事?這是否暗示,她參選新北市的心境恰如當年選擇法律系,而選“總統”的志願遠大過於選讀考古、歷史,這回她會更小心“應試”,媒體稱她參選新北市為“過水”,似已讀出她的心境。

  她在宣佈參選新北市的記者會上被問到,如果當選會不會做滿四年任期時,她的答覆是“一定會負責到底”。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為何回答得如此“抽象”?所謂“負責”,做滿四年任期是直接負責,任期中途去選“總統”豈不也可解釋為“間接負責”?甚至誇言這才叫“負責到底”。

  蔡英文為民進黨創導了“十年政綱”的政治方向。她表示,新北市是“十年政綱”的“實踐區”。“十年政綱”固然論及地方部分,但主要論點還是“島內走向”,即使發展地方産業、區域經濟,亦不可能全部“去中央政府化”,這與她的另一主張“都市包圍中央”聯想,益發顯現出她的“過水”心態;亦即,如果她選上新北市長,新北市只是她完成“第一志願”的踏板罷了。

  在高票當選連任民進黨黨主席後,蔡英文才宣佈投入新北市選戰,意味她必須先行確定手中的黨權穩固,才不致于因參選新北市而失去對民進黨發號施令之權。這項關鍵性的利多,未來在黨內爭取提名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激烈過程中,是絕不能拱手讓人的。

  社論最後指出,五都選舉日與民進黨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提名相隔不到一年,有人質疑,蔡英文如果當選新北市長,豈可位置還未坐熱就去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就民主政治而言,這確為大忌;然而,臺灣政壇從不缺少光怪陸離之事,政客總有辦法將怪事説成好事,如前所述“負責到底”,不就可以説得鏗鏘有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栗琰]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