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ECFA在島內難逃政治關聯 值得進一步觀察

2010年03月24日 10:54:00  來源:
字號:    

  島內藍綠的ECFA角力一直處於尖銳對立狀態,馬英九宣示今年6月第五次兩會領導人會談要完成簽署,此舉可利用半年時間減輕ECFA對“五都”市長選舉衝擊,綠營也運用選舉的大好時機凸顯ECFA,其政治效應演變成“五都”市長選舉的觀察指標,更是人氣指數的試金石,藍綠兩大黨都不敢輕忽。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最近,臺聯黨已經展開新ECFA“公投”,第一關8萬多份聯署門檻不成問題,第二關80多萬份聯署在民進黨支援下問題也不大,但要過“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這一關就會被卡住。然而,臺聯黨與民進黨推動新ECFA“公投”聯署,意不在過關或成案,而是推動過程宣傳其危害性,進而凝聚臺灣民眾反ECFA的意志。

  匯聚反ECFA的第一波高潮就在兩會領導人會談前後,屆時臺灣內部壓力將對談判與簽署代表構成莫大的壓力,馬英九也會成為綠營及民間社團的箭靶。
 
  第二波壓力落在下半年逐步加溫的“五都”市長選舉過程,這會牽涉到民進黨中央的選戰主軸與“五都”市長個別候選人的選戰策略而定,如果ECFA是民進黨“五都”市長選戰主軸,那麼ECFA藍綠對陣將益形尖銳,如果不是,就交由候選人因地制宜的個別選戰策略,如此的話,可能出現南北差異。

  例如,南臺灣選民對ECFA戒慎恐懼,ECFA對民進黨大高雄市長及大臺南市長有加分作用,南臺雙都主打ECFA機率很高。臺北市中間及白領階級選民多,蘇貞昌大打ECFA不見得討到好處,就會儘量回避觸及ECFA,降低藍綠的意識形態對抗。新北市與大臺中市混雜中間選民與基層勞工、勞工及農民,候選人要針對不同選民、不同區域做不同訴求。

  文章最後説,正因為ECFA議題在不同區域、不同選民有不同的政治效果,民進黨不敢貿然答應臺聯黨將“五都”選舉與ECFA掛鉤,不過,綠營菁英已私下討論ECFA與“五都”選舉關聯性的探討,是掛鉤?脫鉤?或其他彈性靈活策略?其實,討論ECFA與選舉關聯性的本身,已經説明ECFA的高度政治意涵,會不會成為呂秀蓮所説的“政治火山爆發”,值得進一步觀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