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憂當局放緩ECFA腳步 臺媒斥譚慎格謬論

2010年03月17日 09:28:00  來源:
字號:    

  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John J. Tkacik)來臺參訪時表示:“ECFA不僅使臺灣的經濟獨立被邊緣化,將對勞工、農業等經濟面帶來重傷害”,臺灣《自由時報》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譚慎格的言論。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我們除對《自由時報》的新聞處理方式不表贊同外,也必須對譚慎格不正確的説法加以説明,避免臺灣社會大眾被他的説法所誤導。現將該篇社評摘錄如下:

  首先,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完全是臺灣主動提出,協商內容都是臺灣經濟發展之需要,如果説兩岸洽簽ECFA會使臺灣經濟獨立被邊緣化,對勞工、農業等經濟面帶來重傷害,那很簡單,只要臺灣方面立即中止協商即可。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會笨到與別國或地區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而使自己的經濟被邊緣化的,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只有看到沒有洽簽FTA國家的經濟有被邊緣化的可能,從來沒看到洽簽FTA而使自己經濟被邊緣化的。

  其次,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自關稅暨貿易總協議(GATT)時代到2009年10月1日止,共有266個RTA/FTA生效實施。在亞洲這幾年東盟分別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度與紐澳簽署之FTA已陸續生效實施。反觀臺灣,迄今僅與中美洲5國簽有FTA,其僅佔臺灣全球出口總額之0.187%,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經造成臺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危機。

  例如,第一,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紛紛洽簽FTA之際,臺灣出口占世界比重在2004年為2.0%,至2008年降為1.6%,有逐漸降低的趨勢。

  第二,臺灣對東盟市場出口的成長率,在韓國2007年6月與東盟簽訂 FTA之生效前,臺灣對東盟出口平均成長20.1%,韓國只成長16.6%;協議生效後,臺灣對東盟平均成長降為11.8%,韓國卻大幅成長24.0%。

  第三,2005年東盟——中國大陸FTA開始降稅後,東盟出口至大陸的金額超越臺灣,2008年已達1,169億美元,佔10.34%;而臺灣則對大陸出口金額則為1,033億美元,比重降為9.13%。

  以上事實説明,當前臺灣未與大陸簽署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經濟協議,經濟已經逐漸面臨被邊緣化危機,臺灣要是再不想辦法面對,經濟恐怕真的要被全球經濟所邊緣化。尤其是2010年1月1日東盟加一成立後,大陸與東盟成員將有超過90 %的産品實施零關稅,整體而言,中國大陸對東盟平均關稅從目前的9.8%降到0.1 %,而東盟成員對中國大陸的平均關稅從目前的12.8%降到0.6 %。相較而言,臺灣出口至大陸的産品平均還要徵9%左右的關稅,出口至東盟的産品平均要徵12%左右的關稅,産品競爭力無疑會大受影響。

  唯今之計,希望臺當局能儘快與大陸洽簽ECFA,並進一步與東盟、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國家洽簽FTA,享有降低關稅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優惠待遇,以使臺灣從事外貿的企業能站在公平基礎上,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競爭,為臺商經營開創完善的大環境。

  兩岸簽署經濟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彼此的投資與貿易往來與提升雙方的經濟發展,對企業的發展絕對有利,而企業能夠永續發展,才能雇用更多勞力,對臺灣整體的就業也會有一定的幫助。譚慎格怎麼會有洽簽ECFA會使臺灣的經濟獨立被邊緣化的想法,實在令人不解。

  至於對臺灣農産品與勞工的影響,馬英九已一再宣示不開放大陸勞工來臺、不進一步擴大開放大陸農産品進口,並且編列950億台幣協助弱勢産業、365億新台幣協助勞工朋友,所以請譚慎格不要懷疑馬英九對臺灣農民與勞工的照顧。

  總而言之,在東盟加一成立的壓力下,臺灣唯有與大陸及主要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協議,才有可能“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臺灣競爭力”,期盼馬當局儘速與大陸簽署最有利於臺灣經濟發展的兩岸經濟協議,為臺灣經濟開創永續發展的大環境,千萬不要因為美國一位資深研究員的評論就影響政策推動的步伐。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