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2010年兩岸關係離不開“穩步推進”

2010年03月17日 08:45:00  來源:
字號:    

  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日前會見香港《大公報》高層時指出,今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詞是“穩步推進”,要把握好節奏、保持好勢頭、堅持正確方向。回顧過去一年來兩岸攜手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聯想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眾代表委員熱議的兩岸話題,我們不難理解:“穩步推進”,不僅是王毅主任對今年大陸對臺工作的總體構想,亦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展望。

  “穩步推進”必要且重要

  王毅在會見《大公報》高層時説: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得到兩岸民眾廣泛支援以及國際社會普遍歡迎,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必然趨勢;但在此進程中,需要解決各種問題,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各種干擾。為此,我認為兩岸關係的“穩步推進”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曾説:過去的一年,兩岸關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重要進展……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民生”,是今年兩會中的最大關注點,而“實實在在的利益”,不就是兩岸必須“穩步推進”的最基本動力嗎?

  去年以來,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經濟合作在基本實現正常化後逐步向制度化方向推進,還有一系列得到臺灣主流民意支援的交流盛事:臺灣海基會新聞交流團登陸參訪、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訪台……這一切都在提醒人們:兩岸關係發展貴在“堅持”,不怕慢、就怕站。過去,因為“站”,我們錯失了許多為民謀福的良機;現在,因為“堅持”,兩岸有了和諧局面;今後,兩岸更要依靠“穩步推進”,繼續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穩步推進”需要人民參與

  如今,兩岸已經打開了和平發展的大門;新形勢面前,如何以新的思路尋求新的突破?“穩步推進”無疑是個好答案。對此,王毅闡述了“穩步推進”的三點內涵:把握好節奏、保持好勢頭、堅持正確方向。

  怎樣實現“穩步推進”?兩岸的未來,由兩岸人民作主,聽聽那些代表全國人民發聲的代表委員們在今年兩會中的建議,或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紀斌委員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建議:商簽過程中有些行業暫時不能達成共識,沒有關係;大陸慷慨一點,給一段調試期也是考察期。孔令人代表建議:應該進一步細化、完善促進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進兩岸農業的合作與發展。陳成秀委員建議:海峽西岸經濟區可選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成熟的地方與臺灣的城市“先行對接“,作為兩岸融合的制度試驗區……

  代表委員們的積極建言、議題的包羅萬象,正是兩岸人民對兩岸關係繼續向前邁進的迫切心情的反映。如何使兩岸和平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基層民眾、如何讓兩岸同胞更廣泛的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是需要每個中國人思考的新課題。

  “穩”和“推”缺一不可

  兩岸關係不能停滯、不能倒退,但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其複雜性;兩岸關係發展要堅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基本思路,卻也不能對那些條件還不成熟的領域和問題視而不見、消極等待。可見,“穩步推進”,一個“穩”字,一個“推”字,缺一不可。

  過去一年來,兩岸交流的順利開展已深入兩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從令人神往的寶島遊,到家裏招待客人的臺灣水果,都會令人産生更多的期待與驚喜。2010年,兩岸推動簽署ECFA將邁出關鍵一步、大陸學生到臺灣就讀有望成行、兩岸人民間的互動也可預期比過去更加豐富……

  讓更多人的人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利益和福祉,是“穩步推進”兩岸關係的最初動力和最終結果。王毅説,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的主流民意,這為兩岸關係的不斷改善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社會基礎。溫家寶14日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説: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會可以解決的。兩岸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雙方對此的珍惜;因此,展望2010年的兩岸關係,我們有理由樂觀,有理由自信!(台灣網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