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外媒:ECFA協商對兩岸關係具巨大影響

2010年01月26日 09:18:00  來源:
字號:    

  ECFA首次協商今天在北京啟動,西方主要媒體都在關注這一話題,多項報道認為ECFA若能順利簽訂,將對兩岸關係産生巨大影響。美聯社的報道説,ECFA將給已經得到改善的兩岸關係再添動力;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臺灣若想跟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首先簽訂ECFA是關鍵一步。據香港中評社今天編譯的外媒相關報道指出: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ECFA將給兩岸經貿關係帶來巨大變化。

  報道説,近年來,臺灣不僅僅把中國大陸視為一個製造出口到歐美貨品的生産基地,而是把它看作一個最重要的市場。自從2007年馬英九開始競選“總統”,讓臺灣得到一張融入迅速發展的亞洲區域貿易網路的“門票”,一直都是他政策願景的核心部分。

  《金融時報》採訪了臺灣杉隆工業的老闆。這家位於臺北郊外的汽車零配件製造商很可能將受益於ECFA。杉隆工業這些年的生意不太好,因為它製造的配件需要交17%的關稅以及額外的運輸費用,因此不能打入大陸市場。如果兩岸簽訂ECFA,“則意味著市場的開放,不少大陸的汽車公司,都想購買我們製造的配件。”杉隆工業的老闆説。

  報道進一步指出,臺灣若想跟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首先簽訂ECFA是關鍵一步。報道引述馬英九早前的講話説:“2000年全亞洲只有3個自由貿易協議,去年已經有58個。這麼多地區中很重要的缺席者就是朝鮮和臺灣,我們對於這個認為不能接受。” 

  法新社的報道指出,馬當局渴望儘快簽訂ECFA,因為這將有效刺激臺灣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此外,美聯社的報道説,兩岸若能簽訂經濟合作協議,臺灣將發生兩岸分治以來從未有過的改變。這項協議將為已經得到改善的兩岸關係再添動力。它還能減少兩岸之間的關稅壁壘,開放投資限制,並且創新兩岸金融合作結構。

  報道説,ECFA與臺灣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自從馬英九提出兩岸簽訂ECFA的想法之後,臺灣內部一直爭論不休。馬英九上臺之後,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遭到民進黨的極力反對。反對者認為,ECFA將增加臺灣對大陸在政治和經濟上的依賴。人們爭論臺灣是否應該以犧牲經濟前景為代價,拒絕投入中國大陸的懷抱。不過,馬英九和他帶領下的國民黨卻認為,事情遠不如這些人渲染的那麼嚴重。馬英九堅信,即使臺灣與大陸市場建立更緊密地聯繫,臺灣仍可以維持“主權”。

  馬英九認為,ECFA是突破臺灣經濟孤立的最佳方式。他希望這項協議在今年5月前簽訂。

  其實,在馬英九就任“總統”之前,臺灣早已利用自身的優勢(與大陸擁有相似的語言和文化)靠近大陸的市場,建立兩岸商業紐帶。臺灣商人在大陸沿海省份開設了數以千計的工廠,在大陸組裝電子元件及其他商品以擴大出口。截至2008年,臺灣在大陸的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臺灣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兩岸飛機直航和海運直航已然開啟,26日即將展開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協商,將進一步幫助臺灣經濟融入大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