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胡錦濤六點意見發表一年 臺灣需做好準備

2009年12月30日 10: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9日刊發專文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底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時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六點意見。這是大陸當前對臺工作最高綱領文件,也是兩岸出現新形勢以來,主導對臺工作與兩岸談判進程的理論體系。

  文章摘錄如下:

  在六點意見發表一週年前夕,中共涉臺部門與大陸涉臺學者近日將陸續舉辦系列座談,並將檢視這項綱領性文件對實際對臺工作産生的政策推進作用。大陸涉臺學界普遍認為,胡錦濤的六點意見創造性地提出了今後對臺工作新思維,並相信兩岸之間的各項問題,完全可在堅持“和平發展”的過程得到合理的解決。

  退役將領曾來臺參與學術研討

  六點意見發表一年來,正逢兩岸開啟良性互動的歷史新局,在中共依循“和平是主旋律,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路線的形勢下,兩岸實現直接三通,經貿交流有序開展,民間社會的交流更是全面啟動。近來更有退役解放軍將領、退休外交官訪台參與兩岸學術研討會。

  由此可見,兩岸敏感的軍事、外交、安全議題,已逐步受到關注與重視。六點意見對馬英九就職演説所提“外交休兵”倡議,也曾做出“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等回應。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機遇期”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11月間以“領袖代表”身份出席新加坡APEC峰會期間,胡錦濤與連戰會面時,雙方就曾回顧近期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胡錦濤特別指出,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這符合兩岸共同利益和願望,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肯定。

  從馬英九就職,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兩會已順利舉行四次會談,並簽署12項協議,兩岸關係發展處於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因雙方堅持“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並務實地把握兩岸和平發展的主題,才能不斷開創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新局。

  如何破解政治難題考驗臺灣應變

  經貿議題容易找到“互利雙贏”的合作基礎,但政治議題將面臨嚴肅挑戰。尤其,國共兩黨領導人5月間舉行會談時,胡錦濤已公開提議:“兩岸可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問題、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進行務實探討”,雙方可先由初級形式接觸,積累經驗,以逐步破解難題。

  在良性互動的新形勢下,國共論壇和兩會商談,都有助增進政治互信基礎,然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協商步驟,在兩岸即將啟動更複雜的ECFA協商,開啟“兩岸和平協議”先期對話之際,諸多即將面對的“政治難題”如何逐步破解,臺灣需做好因應準備。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