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請民進黨尊重臺灣主流民意與兩岸協商

2009年12月16日 09:47:00  來源:
字號:    

  報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準備發動十萬人遊行,抗議12月21日在臺中市舉行的第四次海基、海協兩會協商。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社評對此指出:我們誠摯呼籲蔡主席,要和平、理性、守法。同時我們也希望蔡主席要尊重臺灣主流民意與兩岸協商,讓海基、海協兩會第四次協商能順利完成。

  社評説,眾所週知,自1987年蔣經國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益熱絡,目前大陸已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第二大進口夥伴,與民眾出外旅遊最多的區域,在兩岸關係這麼密切的狀況下,自然會衍生出許多攸關民眾權益之事項,需要雙方協商解決。

  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兩岸協商中斷,致使須多攸關臺灣人民福祉之事無法解決。自去年5月馬英九就任後,兩岸關係和緩,6月海基、海協兩會恢復中斷許久的協商,截至目前為止,雙方一共舉行過3次協商,簽署9項協議與陸資來臺一項共識,現在兩岸空運與海運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郵政、食品安全、司法互助、金融合作、陸資來臺已經實施,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出之各項問題,併為臺灣人民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適的兩岸環境。

  綜觀歷次民意調查,在兩岸對等協商制度方面,依據臺灣世新大學6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82.6%的臺灣民眾支援兩會協商輪流舉辦。在兩會協商成果方面,依據“陸委會”的民意調查顯示,有62.8% 的民眾滿意兩岸整體協商成果,其中78.8%滿意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71.8%滿意兩岸空運補充協議;64.5%滿意兩岸雙向投資共識;58.8%滿意兩岸金融合作協議。顯示臺灣人民的兩岸協商制度與成果表示高度肯定與支援。

  此次兩會協商的四項議題,包括:(1)建立農産品檢驗檢疫機制;(2)避免雙重課稅;(3)漁業勞務合作;(4)産品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這四項議題與民眾的身體健康、食的安全、兩岸經貿往來成本以及效率息息相關,都是人民與企業高度希望兩岸協商解決之事項。

  社評指出,在臺灣民眾高度肯定兩岸協商制度與協商成果的情形下,我們實在看不出來,蔡主席有什麼理由要發動十萬人遊行,抗議第四次“陳江會談”的舉辦。但畢竟臺灣是個民主多元的社會,人民有表達意見的“自由”,但是民眾表達意見的“方式”應該在和平、理性、守法的原則下來表達,這樣的方式,再多的意見都會被尊重,再大的歧異也都會被包容,這也正是臺灣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所在。

  臺灣民眾記憶猶新,去年11月第二次“陳江會談”舉辦期間,民進黨蔡主席也舉辦抗議活動,結果事後造成群眾包圍晶華飯店以及在深夜投擲汽油彈等暴力事件,不但為臺灣民主政治發展蒙上一層陰影,也使若干媒體替蔡主席冠上“暴力小英”的封號,殷鑒不遠,誠摯希望民進黨此次發動抗議活動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如果還是因為“意識形態”一定要發動抗爭,也請民進黨要做好萬全準備,一定要在守法、有序的方式下進行,讓抗議活動和平落幕,不要再發生像第二次“陳江會談”時的暴力事件,如此既撕裂臺灣內部的和協,又傷害臺灣的國際形象與民主發展,同時對兩岸關係發展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總之,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已經到了必須建立完善制度,以協商解決交流所衍生之各項事務的時候,而海基、海協兩會自去年恢復協商至今,所有協商的都在對等尊嚴的制度下進行,所有的協商成果都對臺灣人民有利,這才是愛臺灣、護臺灣、利臺灣的具體表現,也獲得島內外的高度讚揚與肯定。期望民進黨尊重臺灣的主流民意與兩岸協商,讓第四次“陳江會談”能順利完成,循序建立,務實協商,為臺灣經濟開創永續發展之根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