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翻炒牛肉風波 真選舉假問政

2009年11月06日 10:43: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1月5日,島內縣市長選舉投票倒數第30天,但清晰理性的政見發表和討論仍未傳出,全島沸騰在喧鬧的“鬥牛”聲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4日表示,民進黨將持續關注進口美國牛肉議題。這場紛擾將何時平息?臺衛生最高主管部門負責人楊志良道破天機:“不到選舉結束很難落幕”。到底是拼問政還是拼選舉?是比政見還是比手段?真相已經浮出水面。

  逢選必鬥

  民進黨在選舉中對外不擇手段抹黑抹黃抹紅,對內也是預設埋伏,明槍暗箭。

  5日民進黨召開“決戰30天”大會,黨主席蔡英文率領老一輩的天王站到一起,極力營造大團結氣氛。但謝長廷先超越蔡英文的計劃喊出衝到7席的口號,並言之鑿鑿地分析:民進黨執政的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應可繼續連任,至於過去民進黨執政過的宜蘭縣、彰化縣都有機會奪回執政權,此外,新竹縣、南投縣現任人選令選民反感,民進黨也有可能拿下。並稱“不要説不可能,民進黨的歷史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

  遊錫堃馬上跟進,並加碼到8席,他説,民進黨原訂目標為6席,現在應以8席“本島過半”為目標,這雖有高難度,但在最後一週推動反(國民黨)賄選,用反賄選來“催票”。

  老天王隨手開支票將了新主席一軍,蔡英文也只能用“兩位前主席是在激勵我們”敷衍。她也為自己先鋪了下臺階,她説:“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戰,會盡力打選戰,希望最後結果不會讓人太失望。”

  蔡英文雖然被迫醜話説在前頭,但選舉結束,她在黨內的一場黨主席保衛戰卻將打響。

  逢選必騙

  正當民進黨把一場牛肉風波炒到沸騰的時候,島內媒體提出了問題:“為何民進黨不關心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了?”

  對兩岸經合協議,民進黨也曾沸沸颺颺地要聯署、要公投、要去第四次“陳江會”鬧場,大罵“賣臺協議”、“罔顧民生”,但牛肉議題一登場,民進黨挂在嘴邊的ECFA名詞一夜消失,島內媒體質疑:此刻綠營上下沒人再提ECFA,在選舉的各種造勢活動中也完全消聲,並不是這個議題在公共論壇中出局了,按照兩岸目前的時間表,説不定還有加快進行之勢,綠營向來盯緊兩岸議題,為何現在忽然不再關心了?

  《聯合晚報》4日社論指出,因為此時“美牛”議題正當紅,又有更多民意可借力,所以,原本政治操控“填空題”中的ECFA,此刻全換成了“美牛進口”。議場抗爭、公投聯署等老戲碼一樣搬演,只不過主角全變了,甚至昔日的“反中”也變成了今日的“抗美”。對民進黨而言,什麼對選戰有利,就搶攻什麼牌。

  選票牌才是真金白銀,其他的民主牌、民生牌都是騙人的,什麼好用説什麼。

  逢選生厭

  充斥欺騙伎倆的種種選舉已經讓島內越來越多的人看破手腳,心生厭惡。對於惡劣選風的反省與批判也開始出現。楊志良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自己是國民黨黨員,但他表示,民進黨不斷翻炒的這場牛肉風波,如果是國民黨在臺下也會照此操作,“這才是臺灣的悲哀”。對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發起全民公投反美國牛肉,楊志良説,吃檳榔罹癌比美國牛肉致病的風險還高,“不要説公投啦,只要蔡能跟我一起站出來反對吃檳榔,我就大大佩服了。”

  臺媒指出,“無選不賄”、“無選不騙”,不惜挑起兩岸緊張、族群緊張、公投綁大選,是一種集體自私,目的是玩弄選舉,求勝不擇手段。政黨“以身作則”,政黨的歷史“共業”會成為全民“共業”。職業棒球簽賭打假球在美、日只發生一次,就永遠絕跡,臺灣卻20年發生5次,這不是“共業”是什麼?政黨及領袖都敢不顧社會形象、公共道德,昧著良心説謊行騙,職棒球員及小市民為何不敢有樣學樣?(人民網特約記者 邰文欣)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