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迷應和馬永成同聲向陳水扁説再見

2009年11月02日 09:52: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在位時的核心幕僚馬永成,日前發表他對扁家弊案的看法,認為“阿扁讓錢匯到海外,又沒辦法要求吳淑珍把錢匯回來,讓錢在海外轉來轉去,是兩大敗筆”、“阿扁在知道事情後,有機會處理卻不處理”、“阿扁應該殘忍的和家人決裂”、“阿扁其實可以更有膽氣一點,做個角色”、“阿扁在政治上已無法翻身了”。

  臺灣《中華日報》1日社論指出,在陳水扁家諸多弊案中,馬永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因涉及機要費案一審被重判33年。人生遭此大劫,回顧前塵,凡良知未泯者,良心便會冒出來和自己對話,使他對事象有了明白的認知,因而不免一再自問:“我這樣做對嗎?我還要讓罪惡跟著我一輩子嗎?”這種心理歷程,其實是很大的煎熬。

  陳水扁一踏上政治之途,馬永成就是他的助理,由“立法院”、臺北市政府到“總統府”,馬永成一路緊密跟隨,其權位也隨著老闆的高升而高升。他擔任“總統辦公室主任”時,有人要見陳水扁必得先通過他這一關。他所犯下的最大錯誤,是在一切利益歸於老闆的前提下,已無所謂是非和法律,從檢察官對他起訴的犯罪事實不難了解,他幾乎就是陳水扁的“遮羞布”,不僅任由違法之事在他眼前來來去去,還成為幫手。

  這樣的人,其實所在多有,他們並非分不清是非,不知法律的界線所在,而是有權力做後盾,以為世人無可奈何。一旦權力的門墻拆除,便出現兩種對應情況;其一、持續頑抗,還針對錯誤臉擦脂抹粉,圖使正當化,例如高喊陳水扁遭到“政治迫害”、“司法迫害”;其二、午夜夢回,受到良心譴責,惶惶不可終日。馬永成説他下臺後約有一整年時間接近“自閉”狀態,並因食欲不振而暴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活到40多歲,好像都是失敗的,”當年陳水扁的心腹,如他這般者,不在少數。

  從馬永成嘴裏説出陳水扁“其實可以更有膽氣一點,做個角色”,雖達不到孟子所謂“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敢境地,但不能否認這是他“自反”後所踏出的重要一步。他這樣説,顯然已顧慮到老闆的面子;否則,他應該説:“阿扁沒有膽氣,不是個角色!”

  馬永成對陳水扁的“論定”是否會成為他對扁案逐步“吐實”的起點?社論指出,我們不敢妄加揣測,但社會和司法應有此期待;因為,以他和陳水扁的關係,扁和扁家成員究竟做過多少“法律所不許可的事”,他知道的,一定比特偵組還多。故而,在法律上,他或許未必能成為“污點證人”,但他若能幡然悔悟,成為道德上的“污點證人”;那麼,他的膽氣,會使他成為一個角色!

  社論最後説,我們要借此呼籲那些死忠扁迷們,陳水扁既無膽氣,又非角色,你們的死忠,究竟所為何來?你們還要如馬永成所稱將自己置於“自閉”狀態嗎?還是要讓人生繼續失敗下去?陳水扁已到窮途末路了,扁家弊案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臺灣社會也有擺脫扁案所造成的政治泥沼的一天。當馬永成都表示要跟陳水扁説再見時,有人還把陳水扁當英雄看待,高喊那些自己未必相信的口號,這難道是“智慧的選擇”嗎?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