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島內“蚊子機場”成因種種 面臨裁撤

2009年10月21日 14:54:00  來源:
字號:    

  有關“蚊子機場”的話題連日來受到島內媒體的關注。據報道,臺灣目前有機場15座,但很多基本處於閒置狀態,沒有乘客,員工每天只能“看報抓蚊子”。如此這般,耗鉅資建成的機場卻被閒置,利用率極低,反倒成了蚊子的“安樂窩”,被戲稱為“蚊子機場”。

  屏東機場面臨存廢

  島內航線被“高鐵”打壓,載客率狂跌。臺“交通部”統計,今年1至7月臺灣本島機場客運量和去年相比,以屏東機場減少最多,降幅近八成,但機場仍要照開照養。

  據報道,2005年耗資15億元(新台幣,下同)興建,現在卻成了“蚊子機場”的屏東機場,編制20人,包括4名民航局員工、3名聘雇人員及13名技工(消防隊);恒春機場更誇張,旅客與員工比是1:1。這兩座機場一週都只有3班,員工成了名副其實“三天捕魚、四天曬網”。北屏、北恒航線僅有立榮航空在飛,屏東線去年虧損6000萬元,恒春線虧損2000萬元,等於飛一班賠一班。

  19日,在接受“立委”質詢時,臺“交通部”負責人説,已經針對全臺機場通盤檢討。若屏東地方人士不反對,屏東及恒春機場都可發展成航空學校訓練場或觀光場所,讓土地有更大開發價值。媒體分析,這是臺當局首度承認臺灣機場過多,屏東機場成了第一個面臨存廢的機場。

  “交通部”官員坦言,這幾年島內經濟每況愈下,“高鐵”出現後機場經營得更辛苦。航空公司配合政策飛航這些虧損路線,就須以賺錢的兩岸航線交叉補貼,“為什麼大家一直怪兩岸航線票價降不下來,這是原因之一”。

  如此狀況,不少“立委”建議,“該裁撤就裁撤!”

  “蚊子機場”成因種種

  島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蚊子機場”出現呢?

  有媒體分析指出,首先一個原因是不少機場建設、啟用的考量就是單純的“政治因素”。為博取選民歡心,民進黨執政時的臺灣當局,不惜砸大錢,在島內各地翻修整建或興建機場,從恒春、屏東到臺中、花蓮,都可以看到美輪美奐的機場航廈。“政治因素”大於“實用價值”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有業者表示,在臺灣最南端的恒春半島,斥資5.3億元建成的恒春機場,自2004年1月10日由陳水扁搭乘專機首航。雖然當地觀光客不少,但是由於受到落山風、候鳥影響等因素,飛行條件並不好,航班經常停飛,不是改到高雄起降,就是取消航班;旅客怕被“放鴿子”不敢光顧,惡性迴圈下,這條航線的旅客越來越少。“在只求開航不問效益的政策指導下,也就難免出現‘蚊子機場’的怪現象。”

  “蚊子機場”的出現,與“高鐵”的衝擊也有直接關係。有媒體比較,“高鐵”臺北至高雄票價1490元,而臺北至屏東的機票卻足足貴了500元,臺北至恒春線更多達2292元,貴了802元。“交通部”有意檢討屏東機場存廢,屏東民眾在接受採訪時説,自己從來沒有在屏東搭過機。一來不方便,且票價也貴,“高鐵”通車前,都是坐客運或火車回屏東,“高鐵”通車後“當然坐高鐵啊!”

  “無論如何,耗鉅資建造的公共設施如今被限制,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島內民眾表示,“相關部門應該考慮的還有裁撤之後,如何重新規劃,讓這些設施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要重蹈‘蚊子機場’的覆轍。”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木曰)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