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綠”眼看天下 蒙蔽了多少媒體的判斷

2009年10月14日 08:20:00  來源:
字號:    

  臺灣民視電視臺以“獨家新聞”報道“纜車貓空站保全鬆散”,但臺北市政府公佈監視器畫面,卻顯示根本就是市議員自導自演,破門而入封閉車站,再指控市政府“保全鬆散”。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評論説,民視對這起“假新聞”事件撇清得非常徹底,一句新聞影片係由議員提供,就推掉所有責任。但,天下有這種便宜事嗎?沒出事,是我的“獨家報道”;捅出樓子,則是議員的責任。媒體的新聞倫理、自律何在?

  文章説,其實,新聞採訪的真實性,就是多方查證與平衡報道而已。如果可以直接把議員提供的影片當“獨家新聞”播報,那,還需要記者採訪嗎?這種新聞又怎麼會有公信力?

  民視之所以會犯“新聞菜鳥”都不該犯的錯,原因很簡單,就是以“綠”眼看天下。議員是綠的,“自己人”提供的影片就沒問題,臺北市政府是藍的,當然該修理。

  民視這樣搞,其他島內的電視臺亦復如此。媒體選擇特定的“新聞”,喂給特定的閱聽者。嚴格來説,臺灣媒體所提供的新聞都是“獨家新聞”,可憐的閱聽者只有廣搜各種“獨家”,才能拼湊出真相。

  當然,大部分人民並不在乎真相,他們只選擇自己想相信的新聞,所以一切事件都是信者恒信、疑者恒疑,社會也就越加撕裂。更諷刺的是,一些所謂媒體改革團體誇誇其言地説要針砭、改正上述新聞亂象。但,他們不但沒力挽狂瀾,反而推波助瀾。因為“綠”眼也蒙蔽了他們的判斷。以民視這次鬧笑話為例,如果是藍營犯的錯,媒改團體早就“正義凜然”地譴責。但,因為是“民視”,媒改團體當然就銷聲匿跡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