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國民黨新權力核心成形 黨政交互考驗馬主席

2009年10月13日 13:5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0月11日,國民黨舉行中常委選舉,共有47人角逐32個名額,競爭相當激烈。當天選出的32席選任中常委,與另7席指定中常委,組成馬英九接任黨主席之後的黨內決策核心。中常委選舉結果出爐,意味著馬英九17日接任黨魁後的黨內權力核心成形。有關未來中常會的走向、黨政交互等議題在島內頗受關注。

  未來走向

  10月17日,國民黨將舉行18全會,屆時馬英九將接任黨主席。馬主席時代展開後,每週三的中常會將由馬英九主持,中常委在中常會上的發言,被島內媒體形容為“直達上面”,因此競爭激烈。

  此次中常委改選受關注,一是因為它顯示了國民黨內最新權力結構的重新洗牌,更為重要的是,由於這屆中常委將在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開始運作,中常委也更接近權力核心,加之馬英九多次強調要把中常會當作黨政溝通平臺。因此,島內輿論普遍關注,中常會今後對臺灣政壇的實際影響力。

  國民黨秘書長詹春柏11日在接受採訪時説,中常會決策位階“有些不太一樣”。有黨內黨務主管更直言説,“馬氏改革”重點擺在行政系統,未來中常會決策功能將弱化。

  也有島內媒體持相同的看法,11日當天就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表示,當選者最後可能會發現,他們千方百計拿到的是國民黨史上最無權的中常委。“中常會怕是會愈來愈像國是論壇!”

  未來的中常會會不會淪為與主席的座談會?此次當選中常委的“立委”周守訓表示,選這麼辛苦最後會不會是白忙一場,得看馬當選主席後,如何界定中常會的功能。如果沒有落實清楚,確實會有點尷尬,畢竟未來如果事務繁忙的話,主席搞不好都不會出席中常會。

  不過,第一次參選就選上的“立委”邱毅倒是很樂觀,他説,他更在乎的是以後可以對馬主席“每週一問”。畢竟有很多事馬英九不能做,但馬主席卻可以做,像馬英九無法要求“檢察總長”陳聰明下臺,但馬主席卻可以要求國民黨“立院”黨團用最快的速度通過“檢察總長”的退場機制。

  黨政交互

  與此同時,新産生的中常會,能否落實馬英九所盼望的發揮黨政溝通平臺功能,也是引發討論的另一熱點。

  11日晚揭曉的選舉結果顯示,往年常勝軍的“立法院”系統囊括13席,加上“議會”系統4席,未來國民黨最高權力核心仍有接近半數的民代出任。另外,多位名嘴、“重炮手”,包括“立委”邱毅、張顯耀等人都擠進榜內。

  這樣的選舉結果,有媒體質疑:中常會的組成和過去無太大不同,如何落實以黨輔政、強化黨政平臺功能,須進一步觀察。

  國民黨內有人仍持保留看法。有黨內高層分析指出,選出一個沒有任何一席地方縣市長的中常會,中常委改選很難反映出執政黨應具備的中常會結構,長期而言,中常會必須進行制度面的調整。事實上,黨內確實曾經思考更改黨章,讓中常會的組成,至少要有一半的指定中常委具有政務官身份,但這項建議後來並未進一步討論。

  17日即將登場的國民黨18全會上,馬英九將發表黨務革新演説。據了解,馬英九定調黨政關係是“以黨輔政”。由於這次18全會並未排定黨章修訂議程,因此有關未來中常會的走向,黨務主管表示,必須等到馬主席就任一段時間,找出黨、政最佳運作模式後,如認為有必要增加政務官的席次比例,再召開臨時黨代會修正黨章。

  未來值得關注。不過,島內媒體普遍認為,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打開黨政同步的新局,但如何才能讓中常會落實黨政溝通平臺功能,達成有效的政策運作目標,將考驗馬主席、也考驗國民黨。(人民網特約記者 木曰)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