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不要輕忽H1N1對臺灣經濟的可能衝擊

2009年09月03日 13:43:00  來源:
字號:    

  H1N1的疫情節節升高,前臺“衛生署署長”陳建仁即指出:臺灣的感染數從6月上旬的12例,增加到8月下旬的1.2萬例,短短10周內成長了1000倍。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説,換言之,新流感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嚴重威脅每一民眾的健康與生命,並使臺灣的經濟繼金融海嘯、八八水災之後,可能再陷入另一場危機。

  社論説,臺灣經濟究竟會因H1N1而受到多大衝擊?這是一項亟待探索的問題。鑒往知來,回顧當年SARS對經濟的影響,應可偵知H1N1將如何傷害島內的經濟。

  2003年的3月初,臺灣出現首例的SARS感染,當時影響不大,直到4月下旬爆發和平醫院集體感染事件後,疫情才開始擴大蔓延,社會也立即陷入恐慌。疫情緊張時,N95口罩被街頭藥局哄抬到700元(新台幣,下同)一個,而且有行無市。所幸,6月份疫情逐漸緩和,不再出現新病例;7月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臺灣從SARS感染區除名,疫情結束。所以,SARS直接影響臺灣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也就是一季,亦即,2003年的第二季。

  僅只一季的SARS,究竟帶來多少損失?根據臺大徐世勳教授與臺“中央研究院”張靜貞教授的一項經濟計量研究,2003年的島內GDP因此下跌了0.84%至1.61%左右,損失的金額大約在890億至1710億元之間。這項損失的平均數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所訂定的預算上限1200億元為巨。

  社論指出,傳染性疾病對經濟的影響是透過需求面漸次傳遞的,當人人都畏懼公共場所和群聚性活動時,首當其衝的是服務業。所以,當年島內的旅館業、旅行業與空運業萎縮掉的銷售額均超過10%,其中又以空運的-15.14%最為嚴重。至於銷售金額下降幅度在10%以內的産業,則包括空運以外的所有運輸業、金融業、電影業、娛樂文化業,以及餐飲服務業等。相對的,與防治疫情相關的産品則獲益,其中醫療藥品的銷售金額成長了7.18%,而清潔用品的成長幅度則為6.29%。

  比較H1N1與SARS,擺在眼前的是幾項嚴峻的事實:第一,H1N1的流行期將比SARS長;其次,H1N1死亡人數的估計值大幅超越了SARS的實際死亡人數;第三,H1N1是全球性大流行,而SARS僅危害亞洲地區;第四,SARS流行時,民眾信賴臺當局衛生主管機關與官員,而今這種信賴感似乎不復存在。這四大因素,可能擴大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H1N1預計將流行到明年的3月,即便從今日算起,這波疫情亦將延續7個月以上,顯然比SARS的3個月流行期長得多。所以,H1N1所掀起的恐慌如果等同於當年的SARS,則其對GDP的不利影響,將較SARS為巨。只要援引前述臺“中研院”與臺大之研究結果,即可算出2009年的GDP將因疫情而萎縮1.12%至2.15%左右,此為SARS的4/3倍,因為今年的流行期是4個月,而SARS當年只流行3個月。至於2010年的降幅則與SARS相同,因為兩者的影響期間都是一季。所以明年GDP的降幅,預估將在0.84%至1.61%之間。

  社論説,上述推估值應隨恐慌之程度而調整。如果民眾對H1N1的恐慌甚于SARS,則經濟面所受的影響將會加劇;反之,則會舒緩,甚至歸零。不幸的是,H1N1的感染人數,根據專家之估計,數字極端駭人,縱便死亡率極低,死亡人數還是可能達到數千人,甚至萬人以上。照理説,“理性的恐慌”應該以死亡率為準,所以H1N1的恐慌指數,不應該超過死亡率極高的SARS。但是,恐慌就是不講理性,恐慌必然伴隨幻覺,就像貨幣幻覺一樣。群眾一旦聽到成千上萬人可能死亡的消息後,恐慌指數就破表了。既然如此,財經當局應該料敵從寬,必須從嚴估計H1N1對臺灣經濟的可能衝擊。

  另一個必須從嚴估計的原因是:SARS只肆虐亞洲地區,而H1N1則是全球性的大流行;SARS沒有影響歐美地區的消費需求,而H1N1一定會影響西方富裕國家的經濟。所以,SARS像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而H1N1則像這一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當年臺灣的貿易,受亞洲金融危機與SARS的影響輕微,而這次H1N1的影響將會如何,恐怕不應心存僥倖。

  社論最後強調,疫情威脅生命,恐慌造成經濟衰退,但是安全感可以化解恐慌。回顧SARS流行期間,當時的“衛生署署長”與“疾管局局長”,就扮演集體安全感提供者的角色,穩定人心,他們的作為,無形中化解了多少經濟向下墜落的力道。可惜的是,新人不如故。所以,財經當局在評估H1N1的可能影響時,務必從嚴估計,才能擬定出適當的財經對策。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