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山地災民精神異常 災後心理輔導需加強

2009年08月27日 09:50:00  來源:
字號:    

  臺灣山地部落原本已經居於弱勢的健康處境,經過莫拉克颱風的摧殘之後,可以説是雪上加霜。臺灣《新生報》27日刊發社論説,將近三周,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我們目睹了災民的不安、憤怒,也見識了災難後許多人的精神狀態。

  社論指出,進來電視上涌現災民的情緒反應、恐慌表情,甚至出現生存者的罪惡感。許多人情緒失控,産生憤怒言詞,甚至出現吵架爭鬥以及自殘的鏡頭。標榜實況、獨家的電視媒體恐怕忽略了更多缺乏戲劇性鏡頭的災民,他們無能為力,默默悲傷。另外,報紙也報道了小孩出現作惡夢、驚叫、過度依賴以及重復咬拇指的現象。

  不管大人小孩,醫學上統稱這些症狀為“創傷後緊張異常”;而導致這些精神創傷的事件可以是自然災難,戰爭,性侵害,嚴重意外,暴力犯罪,以及長期監禁拷問。

  在重大創傷後的最初幾個月,受害者會出現不同的精神症狀,包括悲傷、無助感、焦慮、情緒失控、發怒、混亂的思考、注意力渙散、記憶衰退、失憶、麻木、恐懼感、過度警覺、重復或幻想事件情景、羞恥感、罪惡感、恐慌、沮喪、憂鬱,嚴重的甚至會自殺。

   “創傷後緊張異常”的症狀廣泛,也可能極為普遍,有些會延遲到數年之後才發作;除了倖存者之外,目擊者與救援者都可能出現症狀。

  社論強調,臺灣少數民族居住的幅員廣闊,但山地部落的醫療資源卻偏低,醫事人力及衛生所設備普遍不足,甚至缺乏。從每萬人醫師數來看,山地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一;繳同樣的健保費,但醫療資源的分配,山地卻明顯偏低,而山地部落的經濟、公共衛生建設與平地也有相當差距,使得少數民族成為醫療的弱勢族群,也導致其平均壽命比島內民眾少了將近10年之多。

  山地少數民族的健康統計顯示,少數民族的三大死亡原因依序是意外災害、惡性腫瘤與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數民族意外災害死亡比其他民眾多2.5倍,慢性肝病肝硬化死亡多4倍,肺結核病死亡則多6倍。除此之外,臺灣少數民族腦血管、心臟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自殺、腎臟病死亡都比臺灣民眾多1.5倍以上。

  社論認為,意外災害死亡竟然是少數民族死因的第一位,顯示了山地生活的艱辛。少數民族斧斤入林,意外災害極為普遍,除了肢體、眼睛的傷害之外,少數民族常使用機車等交通工具,而山路往往缺乏路燈照明以及交通號志,加上路面不平、天然災害以及障礙物等因素,都是造成意外傷亡偏多的原因。

  部分少數民族酗酒的習慣也是造成少數民族惡性腫瘤與肝硬化多的主因,而少數民族社會也有特別高的痛風、糖尿病以及結核病罹患率,這些疾病長期損害了少數民族的生活品質。

  30%的“創傷後緊張異常”患者會康復,40%持續有輕微症狀,20%有較嚴重症狀,10%則症狀持續惡化。個人也許可以很快走出創傷的陰影,但處於就地重建與遷村十字路口的山地部落,其獨特的文化卻面臨存亡的關鍵。

  社論最後總結説,臺灣山地部落的教育、經濟、就業、衛生及健康問題盤根錯節,交互影響,雖然近年來山地部落的生活水準也有顯著進步,但差異仍然明顯;比起平地,山地部落的經濟基礎脆弱,其未來的健康復原之路仍需仰賴臺當局的政策支援。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