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人性的力量撞擊著麻木不仁的臺灣政治體系

2009年08月13日 09:14:00  來源:
字號:    

  天地無情!臺灣受災罹難的人數還在持續增加,其中空勤救災直升機墜毀造成三名機組員殉職,尤其令人心情沉重無比。臺灣《聯合晚報》昨天發表社論説,所有參與救難的工作人員,為同胞付出血汗甚至付出生命,都是臺灣的英雄。

  社論説,一場颱風,見證了臺灣的山水脆弱。看看那些倒塌建物,消失的村落,背後有多少家園瞬間摧毀,有多少親人生離死別。就這麼幾天,臺灣有許多人的生涯因此改寫,又有許多人的命運因此翻轉。與“921”一樣,莫拉克颱風寫進了臺灣的歷史,記載著創傷與生死教訓。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更能見證人性的不同面向。那些身處第一線的救災人員,值得所有臺灣民眾的感激與致敬。雲林口湖鄉的一位村長,在風雨之夜打開水門,就這麼被沖走了,村民感念卻無以回報。臺東太麻裏的兩名警員,在執勤期間警車毀於溪谷,人員至今失蹤,搜救者不敢樂觀。而空勤隊直升機在執行任務發生意外,讓同僚和家屬在悲痛中猶感榮耀。這些英雄捨己為人,在這個灰黯的時刻閃耀著微光。

  社論強調,但人性畢竟也有自私的那一面。身陷災區的家屬個個心急如焚,希望家人早日脫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人為了爭取救難資源而在現場打起架來,不能盡如人意即怨怪連連,反而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壓力,甚至形成工作阻礙。這種時候,也許需要大家更加彼此幫忙、彼此體諒一些。更遺憾的,在萬事莫如救災急的時刻,有人執意出遊,受困後增加他人負擔。還有大學生佔住救災電話惡作劇,真是不可原諒。至於部分政客和名嘴借機嘩眾取寵,則不值得一評了。

  災難中有傷痛有犧牲,有悲情有感恩,看到了人性。文明社會不能全依賴個別犧牲或“高貴的人性”來救災。這次暴露出臺灣的行政體系的救災效率不佳,甚至高位領導者和社會民心不夠貼近,都是政治發展落後於社會需求的證明。社論最後強調,我們向那些在第一線救災的英雄們致上最高敬意,也希望他們的付出能喚醒臺灣行政體制的麻木不仁,亡羊補牢,他們的犧牲才算有了價值。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