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學者:媒體互相駐點 為政治談判營造氣氛

2009年07月31日 15:2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大陸國臺辦新聞局長楊毅率領的新聞媒體交流團,在臺訪問期間大力倡議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若兩岸都可以釋出善意,兩岸新聞交流應該是正面,尤其新聞對大陸來説很敏感,但大陸能主動提出這樣的交流方式,是很大的進步。不過,彭懷恩認為,兩岸新聞自由開放確實有差距,應秉持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互相交流。

  彭懷恩1952年生,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曾擔任世新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目前是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曾出版多本政治與傳播著作:《臺灣政治發展》、《政治傳播與溝通》、《政治學概論》、《大眾傳播概論Q&A》等書

  楊毅來臺期望兩岸媒體常駐機構可早日實現,彭懷恩覺得這樣的新聞交流比他想像中來得更快。主要應是兩岸要營造和平氣氛,一旦兩岸營造出好氣氛,最後就是政治談判,也就是“馬胡會”。現在國臺辦拋出互設駐點,就是為下一步做準備,但下一步快或慢取決於馬英九的戰略思考。大陸已很明顯要政治談判,就等馬英九怎麼接招。 

  彭懷恩也説,楊毅提到兩岸互設媒體常駐機構,政治意涵多於實質意涵。臺灣媒體到大陸採訪現在已經很平常,一開始因臺灣媒體對大陸政治新聞興趣缺缺,反而是觀光、玩樂比較有市場,這方面的報導大陸並沒有禁止。而大陸對於臺灣的新聞,過去就有很多方式進來,不一定要透過新華社,藉由香港方面的媒體進到臺灣,也都是提供大陸新聞的方式。加上臺灣是一個非常開放、資訊不設防環境,要知道臺灣的訊息並不難。因此兩岸新聞交流早就進行很久,國臺辦將這件事搬到臺面上來談,政治象徵性意義很高。

  至於“行政院陸委會”認為大陸在電波、網路上對臺限制,對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趨向保守,彭懷恩説,臺灣可以要求對等的方式,大陸限制我們什麼,臺灣也可要限制。但兩岸應該要有同理心,能夠理解大陸的立場,期望一步一步的開放,或許大陸會發現開放對他們也不錯。而大陸對於新聞的態度也正在進步中,就像這一次新疆事件中,大陸對外國新聞媒體已比西藏事件更開放了,臺灣不應用很嚴格的框架來看待,“陸委會”也不用這麼保守。

  彭懷恩指出,與大陸新聞競爭,臺灣有很多東西比大陸強,像是媒體自由、全球化觀點、混合式文化等,都是領先的程度。但不可諱言要超越臺灣取決於大陸本身,若大陸更快速開放,對臺灣是危險的,因為很快就會被超越。

  兩岸新聞、文化交流彭方面,懷恩比較擔心,怕很難保存臺灣文化本體性;臺灣文本會不會在兩岸交流中喪失了。他舉例,就像加拿大與美國,美國人口有上億人,加拿大卻只有幾千萬人,加拿大新聞最後依附在美國系統裏。就像臺灣現在的電視劇韓劇、日劇,甚至大陸劇越來越多,這樣的市場發展勢必排擠到臺灣本土市場,臺灣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兩岸交流中,還能保有臺灣的文化特性。

  彭懷恩也認為,若兩岸新聞互設常駐機構,對於大陸觀光客、派駐到臺灣的大陸人、以及赴大陸工作的臺灣人是好事一件,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媒體與相關居住的新聞,這是未來若兩岸新聞互設常駐機構,可服務的當地住民。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