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用“向孩子道歉”心情去改造臺灣的社會風氣

2009年07月29日 09:35: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昨天發表社論指出,認錯難,向孩子認錯道歉,一定更難。現在確實百廢待興。臺灣應早日從政治角力中脫身,成年人要用“向孩子道歉”的心情改造社會風氣。

  社論説,陳水扁家洗錢案,充滿了貪腐、謊言、狡辯的負面教材,令很多人厭惡而看不下去。不過,前天被告之一蔡銘哲的言詞辯論終結庭上,出現了父親向孩子道歉的情節,令很多人另有感觸。蔡銘哲因為姐姐蔡美利是吳淑珍同學的關係,姐弟二人都曾幫扁家“處理事情”,因而惹上官司。蔡銘哲前天在庭上認罪,並説曾教育孩子要勇於認錯,自己現在體會到“做人難,講實話更難”,所以向孩子道歉。

  認錯難,向孩子認錯道歉,一定更難。蔡銘哲昨天在法庭上的一番話,也許有人認為只是為了求取法官從輕量刑而故意表現出來的。不過,蔡銘哲以待罪之身,承認自己有負作父親的角色;為人父母者看到這一幕,都應該想一想,以今天之社會景象和教育功能而言,成年人該向孩子道歉的地方不知有多少!

  社論強調,很多人都提到陳水扁案一個奇特之處,即陳水扁夫婦把兒女全拖累成了共犯,“虎毒不食子”的人性原則都要向陳水扁家投降了。陳水扁案的受害者,還真不只是當事人的親朋好友、幕僚同志而已。想當年“倒扁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抗議人群中滿是平日不見得關心政治的婆婆媽媽。問她們何以挺身上街,都説恨陳水扁“教壞囡仔”,“平常教孩子不能説謊、不能貪錢,凡是教孩子不能做的事,陳水扁全做了”。

  陳水扁家的所作所為扭曲社會價值,敗壞法制,帶給孩子負面的教育作用。但另方面,慶倖陳水扁案相關人等已繩之以法的一方,卻也沒法樂觀認定今天島內的社會已是吏治澄清,充滿道德向上提升的氣氛。

  社論稱,臺軍中弊案頻傳,“立委”對立和爆料都加深社會亂源,公務人員怠惰的案例仍然不少,居高位者未能帶動行政革新氣象,景氣略復蘇卻無助中下階層的困境,教育環境仍籠罩于強大的升學壓力,媒體揭露的社會景象仍多令人沮喪,家暴、虐童、虐待動物的新聞無日不有……。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這不全然是個有益孩童健康成長的環境。

  社論最後説,現在確實百廢待興。臺灣應早日從政治角力中脫身,成年人要用“向孩子道歉”的心情改造社會風氣。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