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須改革缺陷以應對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

2009年07月27日 10:43:00  來源:
字號: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中評會于7月23日針對范振宗、許榮淑赴湖南長沙參加國共論壇提出議處,並未如中常會所提“開除黨籍”,而是“停權三年”,處分不可謂不重,但也不如預期“趕出家門”,其轉折自然有待探討。

  文章説,范、許在中評會上辯稱,他們所參加者係“兩岸文化經貿論壇”,並不是“國共論壇”,而民進黨中常會提出“禁足令”時,他們已在路程上,並不知詳情;在中評會上,兩人對所造成的困擾表示歉意,由於“態度良好”,加上念及范、許均為“創黨元老”,中評會並沒有做出最嚴厲的“除名”處分。依照民進黨黨章,范、許兩人仍可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是否能獲“平反”,還有討論空間。

  懲處黨員雙重標準

  文章認為,范、許兩人由“重重舉起”而到“輕輕放下”,顯示民進黨中央並非絕對站得住腳,數日以來,輿論對民進黨反應不佳,政治評論者甚至主動聲援范、許,對民進黨造成不少壓力。最嚴厲指控來自民進黨中央的雙重標準:何以貪污判刑5年6個月的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只是“停權”,反而公開參加“兩岸論壇”的范、許卻換來“除名”?是否合乎“程式正義”、“比例原則”?即使呂秀蓮也公開質疑民進黨中央做法。事情的急轉直下則來自媒體披露,民進黨中常委、“立院”總召蔡同榮所屬的民視與廈門廣電集團合拍“大道公的故事”,為何蔡同榮可網開一面,范、許卻必須面對最嚴厲制裁?輿論氛圍的壓力下,范、許乃在中評會決議下“逃過一劫”。

  儘管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事後表示,中評會的決議與黨員的期望有“落差”。重要的是到底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與民意有多大落差,那才是問題的重點。即使范振宗、許榮淑兩人被“開除黨籍”,民進黨還是必須面對橫在眼前的事實,民進黨可如同鴕鳥般將頭埋在沙裏,但兩岸文化、經貿、民間、旅遊、政治的交流不但是一個事實,而且幅度、接觸面愈來愈大,除非民進黨不打算爭取執政,否則非制定一個“大陸政策”的論述不可,只在罰則上禁止黨員“登陸”,根本是一個逃避現實的作法。

  文章最後強調,透過公開、透明、理性、務實的形式對“大陸政策”進行論述,邀請社會各界集思廣益,是民進黨脫離“反中泥沼”的唯一之道;民進黨有此共識與基礎,再與國民黨進行對話,兩黨有了交集與願景,再與大陸進行協商與交流,就可得到民意的支援與認可。處理不好兩岸關係,就無法做好爭取執政的準備。范振宗、許榮淑“登陸”所帶來的事後發展,民進黨中評會以“柔性手段”處理,不失為具有智慧的作法。以“創造性破壞”來看待,范、許兩人正是啟動民進黨中國政策轉變的觸媒劑,“停權三年”的犧牲或許也值得了。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