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正紀念堂復名強化馬英九在藍營的地位

2009年07月21日 11:23:00  來源:
字號:    

  臺灣“教育部”昨天動工卸下“臺灣民主紀念館”牌匾,挂回“中正紀念堂”。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件事情雖令綠營大為不滿,但對馬英九競選辦事處而言,卻十分雀躍,因為這個拆除工程無形中替馬英九加分,有助黨主席選舉,更強化馬英九藍營共主地位。

  文章稱,當初陳水扁為了2008年“立委”選舉及臺灣“總統”大選,2007年5月19日刻意利用“中正紀念堂”改名,以“去蔣化”激化族群對立,當時馬英九雖一再呼籲泛藍民眾要保持冷靜,卻仍發生衝突對立與新聞記者流血事件,國民黨內人士透露,當時不少深藍群眾為此忍氣吞聲。

  國民黨內人士指出,馬英九執政後,遇上全球金融大海嘯、臺灣經濟嚴重影響,中正紀念堂復名成了次要問題,但藍營群眾一直有所不滿,認為馬英九並沒有顧及藍營民意。加開工英九6月宣佈參選黨主席時,太多流言中傷主席吳伯雄,讓藍營民眾對馬英九更表不滿,因此黨籍“立委”幫忙爭取黨員連署時,並不順利。

  雖然馬英九從7月12日起從南向北到各縣市出席政見發表會,不過較具經驗的國民黨黨務人員發現,黨員對黨代表及中央委員選舉,較為熱衷,對黨主席選舉反應較冷,反應出黨員對馬英九不滿的情緒。

  國民黨組發會統計,這次擁有黨主席選舉投票權的黨員數,為54萬4050人,黨主席選舉,正常情況下,投票率約為五或六成之間。馬英九競選辦事處擔心,黨主席選情冷淡,投票率可能下降,而馬英九以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身份兼任主席,得票數若太過難看,將有損政治實力。

  文章指出,雖然決定將“中正紀念堂”牌匾挂回,是今年2月間決定的事,當時馬英九動態未明,國民黨主席相關選舉時程也還沒規劃,更沒人會想到據此凝聚藍營共識,但競選辦事處認為,這項政策的執行,正好“歪打正著”。

  根據地方回報,不少藍營基層昨天知道中正紀念堂復名後,十分開心,尤其臺北市等黨員分佈較多的縣市,反應更是良好。輔選人員慶倖,總算出現有助馬英九的利多消息。

  文章最後總結説,至於馬英九之前推出的“利好消息”,競選辦事處認為幫助有限,因為網路與政策説明,都不是藍營基層最在意的事,藍營基層最在意的還是心理感受,只要能夠一吐陳水扁執政8年累積的怨氣,票自然會投給馬英九。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