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為和平貢獻心力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非常必要

2009年07月16日 10:46:00  來源:
字號:    

  上週末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于湖南長沙圓滿閉幕,與會人員一共提出6個方面、29項共同建議,成果相當豐碩,有效地替兩岸搭起文化交流合作的橋梁,也替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擘畫願景。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説,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舉辦過五屆之後,馬英九認為應該擴大參與、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對此我們非常贊成,希望論壇一如既往,持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其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辦五屆以來,從未使用過“國共論壇”一詞,是媒體為了方便,用“國共論壇”來簡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況且每屆論壇邀請出席的對象都是兩岸的産、官、學者、專家,絕不分黨派人士,也從未刻意排除某些黨派的人士與會,甚至還呼籲當時主政的民進黨當局能接受論壇的共同意見,為兩岸關係發展一同奉獻心力,可見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本來就是屬於兩岸全體人民的論壇,能有更多政黨人士與會,使論壇更具普遍性及代表性,我們絕對舉雙手贊成。

  至於就論壇舉辦的必要性而言,自1987年臺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兩岸關係快速發展,至今大陸已為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最大對外投資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地以及最多民眾離臺旅遊地區,在兩岸關係這麼密切的狀況下,當然會衍生出各種攸關雙方經濟發展及人民福祉之事項,包括交通、經貿、投資、人身安全等問題,需要雙方協商解決。

  至於本屆論壇所聚焦的文化議題也相當重要,包括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進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等,尤其是21世紀全球在進行“文化”的競爭,文化創意、知識、價值和標準的建制、人民素質以及文化獨特性等,已經成為地區整體競爭力的核心元素,所以有必要建立“兩岸論壇”,持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管道並未恢復,許多兩岸交流及攸關人民權益之事項沒有管道可以解決,只有靠民間舉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來承擔部分的溝通與交流功能。論壇至今一共舉辦過五屆,雙方對於兩岸經貿發展願景一共達成35項共同意見。這些共同意見在兩岸海基、海協恢復協商後,有些已經透過兩會協商達成,有些共同意見則是兩會正在進行協商,論壇成功地為兩岸搭起溝通交流的平臺,也為兩岸經貿文化發展描繪願景。

  社評指出,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舉辦,著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如今在馬英九即將兼任國民黨主席之際,全方位考慮“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功能,加以充分運用,納入政府大陸政策整體的一環,並配合海基、海協兩會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為臺灣經濟注入動力,為臺灣人民創造利益,我們高度期待下一屆兩岸論壇的舉辦能更有意義。

  過去美蘇在冷戰對峙時期仍然進行一連串的溝通對話,以避免發生戰爭,所以兩岸目前雖然已經恢複製度性的溝通管道,但仍可透過兩岸論壇為雙方搭起一座溝通橋梁,消極方面可以避免誤解、造成誤判、進而誤撞而發生戰爭。積極方面,可以平等協商兩岸事務,增進兩岸在經貿、文教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未來希望民進黨人士也能夠參與論壇,一同來改善兩岸關係,一同來影響大陸的對臺政策,朝最有利愈臺灣的方向發展,這才能為臺灣人民謀福,也才是愛臺灣的具體表現。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