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當橋梁 才能把地理優勢真正發揮出來

2009年07月08日 10:56: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生報8日社論説,隨著兩岸“三通”的開展,有關臺灣地理優越的論述又開始在島內展開新一波的發展;論述者寄望“大三通”能夠讓臺灣優越的地理位置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不僅有利於臺灣的經濟發展,還能提升臺灣的戰略優勢。

  社論説,臺灣所處位置的優越性,不管從哪家哪派來看,幾乎都有其一致性;不過,這些論述基本上都是以地理的角度觀之,從而都有失之簡化的問題。地理絕不只是一種所謂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它基本上被覆蓋在政治、經濟、文化或戰略企圖之下,並且經常夾雜著人們主觀的期待與想像;因此,地理位置的優不優越,有時候是人們從各自的角度和期待去詮釋的結果。

  論述臺灣地理位置的優越,各家各派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的是,幾乎都在説明臺灣在東亞地區,相對於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這些政治和經濟的大力量,都是它們必須連結的或必須通過的環節或節點,於是臺灣成為通衢要道,或戰略施作的必要的平臺。這樣的論述,顯然都把臺灣所謂的優越的地理位置當作自變項,而其他國家或力量的反應則被當作依變項;而且還把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的關係基本上都看成是永恒不變的關係。臺灣相對於大陸,無可否認的,確實具有其優越性;不過,這並不表示大陸各區域對外的聯結,特別是往太平洋向度的聯結,都必須通過臺灣或依賴臺灣。我們先撇開中國大陸內地不談,光從沿海地區來看。廣東廣西一帶,可以不經臺灣而透過港澳,或甚至徑自地就可以和世界各地聯結;再從江蘇算起以北的地區,就更不需要通過臺灣去進行對外聯結;至於中國大陸的內陸區域,那更不需要通過臺灣去進行對外聯結了。透過這些説明,我們應該清楚一點:徒有所謂優越的地理位置,對臺灣是沒什麼幫助的,重要的是,臺灣除了地理位置外,還能提供什麼條件,讓人非得通過臺灣對外聯結不可。

  的確,光有地理位置外,還能提供什麼條件配合,才能吸引人願意透過你去進行網路聯結。這些條件包括有效率的行政、綿密的海路交通網、方便的通訊網路和暢通的市場機制等。其實,臺灣所要努力的,不只要讓中國大陸願意通過臺灣去和世界連結,還要讓世界經濟力量願意通過臺灣去聯結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市場,不只是臺灣經濟發展必爭之地,還更是世界經濟體系必爭的對象;而臺灣除了地理位置外,如果沒有上述的另外條件和能力,世界經濟體系根本不需要通過臺灣,就可以直接介入中國大陸市場;大陸市場是幫臺灣吸引世界經濟體系的籌碼,但臺灣必須具足上述條件和能力,才能吸引世界經濟體系願意通過臺灣去進軍中國大陸。

  社論最後説,兩岸之間的“大三通”已經強化臺灣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吸引力,但這只是必要條件,臺灣還必須有了上述的條件和能力,才具足吸引世界經濟體系的充分條件。我們不能自我陶醉在所謂的臺灣優越的位置的主觀想像中,還必須進一步從這個想像中跳脫出來,強化臺灣的政治、行政、經濟、文化的優勢,然後才能真正地讓臺灣的地理位置發揮它的優勢和功能;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和功能,只有通過行政、文化、經濟的條件顯現出來;臺灣已經自我流失很多時機,朝野上下必須有覺悟,趕快體認上述的現實,讓臺灣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吧!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