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未來國共平臺必然可以展現更大功能

2009年06月30日 13:22:00  來源:
字號:    

  馬英九完成國民黨主席參選登記,在同額競選下已篤定兼任黨主席。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如馬英九宣示的那樣,未來“以黨輔政”是一條必走的路。惟國共平臺是否繼續存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是否會面?已引起各界高度注意,也成為媒體討論焦點,未來如何演變?確實值得重視。

  國共平臺于2005年4月成立以來,國民黨前任主席連戰及現任主席吳伯雄,都曾前往大陸與胡錦濤會晤,對於促進兩岸關係和緩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胡馬會”似是理所當然而可以水到渠成,但馬、胡會面的敏感性不言可喻,在島內尚未形成共識之前,可能會引發爭議;尤其是馬英九為免造成問鼎連任困擾。社論認為,如果馬英九獲得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胡馬會”時機應會設定在馬英九的第二任期。

  “胡馬會”是歷史性一會,未來必須待勢而為。至於國共平臺持續問題,在臺灣方面,馬英九對於國民黨之黨政關係,已定調為“以黨輔政”,並希望國共平臺能擴大參與。是故,可預見未來國共平臺仍非其他管道所能取代。

  社論指出,從另一角度觀察,國共平臺成立於民進黨執政時代,當時國民黨是在野黨,國共平臺可以緩和兩岸的緊張關係,國共所達成的有利臺灣的共識,促使民進黨當局不得不推動兩岸交流政策,這是兩岸有目共睹的事實;因此,在陳水扁當局期間,國共平臺所發揮的效用,甚至超過“陸委會”與海基會。

  國民黨重行執政後,在“以黨輔政”下,國共平臺只能扮演“二軌”角色,絕不能淩駕“一軌”的海基會。進一步説,透過國共平臺機制,國共兩黨已舉辦三次經貿論壇、三次臺商權益保障工作會談、四次産業標準化論壇,還有婦女、青年、産業等全方位的交流,兩岸因此得以充分溝通。同時,從兩岸班機常態化,全面擴大小三通,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到尊重臺灣的國際空間,兩岸外交休兵,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共平臺都曾扮演推手。但國共平臺的角色必須與時俱進而重新定位。

  國共平臺確有相當重要的效用,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國共平臺將繼續扮演兩岸溝通的橋梁,也將成為馬英九落實兩岸政策的重要輔佐工具;社論最後強調,馬英九掌握國共平臺的主導權後,未來擴大參與之推展,如邀請自由人士甚至其他政黨人士加入論壇,應是可以實現的理想,使國共平臺更具有民意基礎,所獲致的結論也就更容易轉化為政策。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