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三不一沒有?民進黨持續以屁股對著大陸

2009年06月22日 08:50: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21日社論指出,馬英九執政後,最受人民肯定的是兩岸政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是李登輝“兩國論”的參與者,陳水扁執政時代也擔任過“陸委會主委”,自然希望從兩岸政策下手以打擊馬當局,她確實做了一些事,如“五一七遊行”主調是“嗆馬保臺”,對兩岸有意簽署ECFA則發動“公投”,其立場當然是反對的。至於民進黨上下罵馬英九“賣臺”更幾乎成為順口溜。

  然則,民進黨對大陸採取什麼態度?亦即大陸政策或大陸路線究竟是什麼?黨內卻紛擾不已。6月17日,民進黨中央討論的結果竟然是“三不一沒有”,即:不辯論、不訂注意事項、不陷入政治操作、沒有鼓勵赴中交流問題。特別的是,蔡英文裁示研議的《黨公職人員訪問中國注意事項》,一樣被否決了。

  那麼,民進黨人未來去大陸訪問,黨中央如何處理?答案是“報備”和“個案判斷”。説得這麼籠統,等於沒有説,因為連“注意事項”都遭刪除,“報備”和“判斷”就成為具文。何以故?因為民進黨深知擋不住黨公職人員赴大陸的浪潮,只好不管。

  社論指出,蔡英文進退失據,關鍵在於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採保守路線的如陳其邁,採開放路線的如羅文嘉,其實都主張和大陸對話,可是話怎麼對?前者必強硬宣示臺灣與大陸是“國與國關係”,這種説法在後者看來就是死路一條,雙方互不相讓,以致形成“沒有戰略就沒有戰術”的窘境,大家只好“不辯論”。

  由“不辯論”引申出“不陷入政治操作”,尤其令人可笑。人人皆知,在民進黨,“中國政策”或謂“兩岸政策”從來就是強烈表述的政治議題,每逢選舉,沒有一次不大肆操作。這個話題會在民進黨中消失嗎?縣市長選舉將至,大家等著瞧吧!

  做為黨的領導人,蔡英文的困境是,她的“兩國論”憧憬恰如南柯一夢,其情境過去不曾出現,未來隨著兩岸關係和緩更不會出現。但她又怯于面對形勢,甚至根本跳不出李登輝、陳水扁“去中國化”思維,只好自閉式的將自己關在一個不存在的虛空狀態,所謂“臺灣正處在民主危機、生存危機”云云,簡直是不知所措的喃喃自語。

  民進黨曾在1998年與2006年舉辦過兩次“中國政策大辯論”,第一次辯論時任黨主席的許信良所提出的“大膽西進”,第二次主題是厘清“國家”發展總體戰略目標之認識,並探討兩岸關係中臺灣所面臨的機會與風險。儘管辯論結果未達共識,但發言踴躍,人人暢所欲言,人民對民進黨的開放形象,從此留下深刻記憶。如今民進黨竟如鴕鳥一般,只會反對、杯葛、説“不”、説“沒有”,要什麼?贊成什麼?連談都不敢談。一個最大的在野黨,又自許為本土政黨,在關乎臺灣前途至為重要的兩岸問題上,如是作為,豈能令人滿意?

  社論最後説,民進黨不能回避兩岸問題,唯前提是要自我定位,因此“攘外必先安內”,內部固然有紛爭,還得面對它,兩岸問題不能“不辯論”,總要內部先説清楚講明白,對外才能有所主張。若非如此,民進黨對兩岸問題何來發言權?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