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蘇貞昌連走險棋謀佈局 南轅北轍或吞苦果

2009年06月16日 09:44: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時期的高級政策顧問彭明敏日前舉行《逃亡》新書發表會,來賓清一色幾乎是“獨派”人士,原本不在貴賓名單的前陳水扁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現身祝賀,引發外界關注。無獨有偶,被視為蘇貞昌人馬的蔡憲浩也于不久前接任陳水扁創辦之凱達格蘭學校的校友會會長。蔡憲浩被問到接任凱校校友會長是否與蘇貞昌佈局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有關時坦言,若説無如此規劃是騙人的。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如此佈局真有利於蘇貞昌的選舉嗎?

  蘇貞昌當然不會忘記2007年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黨內初選時,被謝長廷與“獨派”人士聯合修理的局面。原本形象較好的蘇貞昌硬是被拉下馬來屈居謝長廷的副手。儘管已事過境遷,但是曾信誓旦旦選舉失敗即退出政壇的謝長廷,不但尚未真正退出政壇,還在選後一週年表示,馬英九當選一年後競選承諾都沒有實現,不但做得不好,還讓人民很痛苦,這都是他的罪惡,不該選輸給馬英九。儼然一付想要拔劍再戰的樣子。若是謝長廷要拔劍再戰,蘇貞昌真的能夠得到“獨派”的支援嗎?

  社評説,當然這不只是蘇貞昌個人的困境,也是民進黨整體的困境。在黨內初選時必須有“獨派”的支援,可是選舉時又必須與“獨派”保持距離,以免嚇跑中間選民。謝長廷固然如願在黨初選中因有“獨派”的支援而勝出,可是卻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大輸200多萬票,超出原本的預期,不就是因為選舉時沒往中間靠所造成的結果嗎?如今蘇貞昌想要修補與“獨派”的關係,一方面要防備曾與“獨派”有較多合作的謝長廷回朝,另方面又要顧慮會否嚇跑中間選民,其實是一招險棋。

  同樣的險棋是與陳水扁的準結盟關係。儘管陳水扁貪污弊案纏身,但是因為民進黨錯失第一時間與陳水扁切割的最佳時機,讓陳水扁有機會將單純的司法案件操作成政治迫害事件,進而使得民進黨不得不與陳水扁緊緊地綁在一起,否則就會陷入道德困境。日前蔡英文與蘇貞昌聯袂赴臺北看守所探視陳水扁,即是説明此種困境。如今蘇貞昌派遣手下大將接任凱校校友會會長職務,想要接收挺陳水扁人脈的意圖明顯。只是這樣做真的會達到預期效果嗎?

  社評強調,當然這不只是蘇貞昌個人的困局,也是民進黨整體的困局。想要在民進黨內初選中勝出,就必須維持與黨內挺陳水扁人士的關係,可是此舉卻極易在“大選”時成為對手攻擊的標靶,因為挺陳水扁與挺貪污某種程度是劃上等號的,老百姓不見得懂得什麼是情義相挺。如果不是因為民進黨喪失原有的清廉形象,2008年的選舉怎會輸得如此慘呢?可是蘇貞昌因選舉仍然必須表面上與陳水扁結盟,怎麼説都是一招險棋。

  當局面不利自己的時候,走險棋或許可以達到“險中求勝”的目的。可是蘇貞昌連續走兩步險棋,就不得不令人懷疑情勢發展是否已超出他能掌控的範圍。原本在民進黨內形象不錯的他,大可用強化原本的形象訴諸黨內同志,只有他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才會贏的機會,否則民進黨將繼續在野4年。可是蘇貞昌卻選擇拋棄他原有的優勢,去打一場原本就不利於他的戰爭。

  社評最後指出,政治其實就像是一種市場,商品要吸引消費者購買,品牌形象與差異化是關鍵因素。蘇貞昌真正應該走的險棋,是為了吸引大多數選民對其品牌形象的肯定,而採取可能面臨原有支援者不諒解的手段。不過,蘇貞昌卻是反其道而行,他所走的險棋偏偏是建立在破壞原有的品牌形象上,即使在民進黨內勝出,最後的結果恐怕與2008年的謝長廷不會相差太遠。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