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馬英九兼國民黨主席後的黨務改革是重點

2009年06月10日 11:01:00  來源:
字號:    

  馬英九兼任國民黨黨魁大勢底定,國民黨主席之爭一度演變成挺吳、擁馬的茶壺風暴,直到本週一馬吳密談敲定“馬上吳下”,才讓這場“宮廷戲碼”暫告落幕。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馬英九兼中國國民黨主席將端出哪道“黨務改革大菜”,才是後續觀察重點。

  文章説,國民黨去年3月贏回臺灣地區的執政權,吳伯雄最先拋出領導人兼任黨魁的風向球,但當時候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衡量局勢後仍以穩定政務優先,同時也避免馬吳提前攤牌。去年國民黨召開七屆臨全會,也未修訂黨章納入“領導人為當然黨主席”的條款。

  換言之,馬英九不想通過修黨章的“巧門”兼任黨魁,關鍵在於希望通過選舉,獲取國民黨內“定於一”的領導地位。唯有獲取黨員直選授權,才有實力漸次推動黨務革新,避免反彈。

  馬英九兼任黨魁的兩大理由仍是黨務革新與世代交替,提升政黨形象更有助於維繫政權。但實際上,借由推動黨務改造,也等於把舊勢力掃出黨務系統。

  文章認為,馬英九通過掌握國民黨黨權控制“立法院”,未來有助行政、“立法權”歸於一,應可充分發揮施政性能,不再出現“立法院”掣肘、臺灣地區領導人指揮不動“立法院”的局面,當馬英九主席的馬鞭揮進“立法院”時,馬英九也將承擔起“完全執政,完全負責”重任,毫無迴旋空間。

  整合黨權過程,推動黨務改革,進行改組,勢必會有舊勢力淡出,如何安撫國民黨內連、吳、王三方人馬,甚至如何安排朱立倫等青壯派崛起?兼任國民黨黨魁只是開端,後續調和鼎鼐才是藝術。

  文章最後説,兼任國民黨黨魁後,馬英九得以掌握“國共平臺”,甚至鋪陳未來與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見面的可能性,都被外界高度關注。但兩岸變數多,“胡馬會”更非操之在臺,這只能算是馬兼任國民黨主席的“附加價值”,真正考慮仍是島內政治層次。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