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的“戰略”與“戰術”

2009年06月08日 12:41:00  來源:
字號:    

  人人都知道島內綠營曾經有過一個很明晰的“戰略目標”——“臺獨”,但自打當時還在任上的陳水扁情急之下説出了那句“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實話以後,他們就很少再提起這東西了。《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指出,聽到民進黨中執會上有人再次喊出“戰略”二字,多少還是有些愕然。

  全文摘錄如下,

  事情緣于陳菊登陸後在整個綠營內部所引發的“聯動效應”。為了不使自己太過尷尬,上周,民進黨中央搞出了一個“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注意事項”,希望能利用黨公職人員訪大陸事前報備、禁止收禮、不接受食宿招待等等這些“細節”來表明一下“人去心不能去”的“大義”,來證明一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在大方向上沒有太大問題”、“政策大辯論毫無必要”,把這事兒“茍且”過去也就算了。偏偏扁係、蘇係的人“不識相”,非説民進黨的問題是“戰略”,不是“戰術”,“應等戰略目標出爐後再談戰術問題”。給上任以來一直在這個問題上“和稀泥”的蔡英文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有人因此生出了一些聯想:這會不會是民進黨發出的一個啟動“政策大辯論”、甚至做出大家期待已久的“戰略調整”的信號呢?但更多的人則寧願相信這是出於黨內派系鬥爭、特別是年底選戰卡位的需要,用自己的“茍且”打壓他人“茍且”的一種政治操弄。因為誰的心裏都清楚,民進黨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臺獨”已經被主流民意所拋棄,放棄“臺獨”又會開罪這些年一直跟隨他們的深綠人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膽量來重新論述所謂的“戰略目標”的。

  不敢講“戰略目標”的民進黨如何來顯示自己存在的“價值”?當然是靠具體“戰術動作”的運用,這可是他們的強項。

  上周,一條從民進黨文宣部傳出的消息是,蔡英文指示要加速推動ECFA“公投”連署,一份“百萬人連署作業計劃書”已經研擬完成,也就是説,這場“公投”的遊戲,民進黨是玩定了。奇怪的是,與此同時,民進黨的“立委”們卻在“立法院”內,目送“公投法修正草案”順利過關,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同意未來“公投公審議委員”不再由政黨比例組成,改由“行政院”提名、臺灣地區領導人任命。換句話説,他們情願將“公投”能否如願展開的決定權交到馬英九手裏。

  透過如此不合自己邏輯、自己給自己下絆的操弄手法,人們很容易揣摩出民進黨在這件事情上的用意:既然前幾次“公投”都以失敗告終,那麼,在今天兩岸和解已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臺灣的前途在大陸”已成島內社會的最大共識,民眾已開始享受兩岸交流所帶來的豐碩成果的情況下,就更不指望ECFA“公投”能夠成事,他們要的只是借助這樣一個過程,讓自己的支援者看到他們在馬當局的打壓之下為了“護主權保臺灣”所付出的“努力”,並在來自對手的“阻力”中放大表演的效果,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大家情緒刺激起來,更重要的是在年底的選舉都把選票投給他們。

  還是在上周,臺“立法院”密集審議包括“集遊法修正草案”、含有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內容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正草案”、有意取消大陸廣告來臺採用許可制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四條修正草案”等在內的一批“高爭議性法案”,讓民進黨又找到了一處“用武之地”,雖説“綠委”人數少、要擋的法案太多,但絲毫不影響他們“以一擋十、全力阻擋”的“鬥志”,一個地方派出一、二名“綠委”往主席臺上這麼一站,縱使“藍委”人數再多不也是幹著急嗎?

  他們當然知道自己大鬧“議場”的那些諸如“開放大陸學生來臺會影響臺灣學生的權益和臺灣民眾的飯碗”、“大陸廣告來臺,就是要利用置入性行銷進入各式媒體,可能會控制整個臺灣言論”的理由未必能得到多少選民的認同,也明白靠著他們目前在“立院”裏的“五六個人、七八條槍”不可能最終達成將這些“法案”全數攪黃的目標,支撐著他們如此“不依不饒”的唯一動力就是“一個在一黨獨大的環境裏為臺灣民主全力抗爭的過程”。顯示自己的存在、增加曝光率倒在其次,主要是在不公開打出“臺獨”旗幟的情況下仍然要給深綠人群一個“滿意的交待”。

  “不管結果只要過程”説白了就是只管鬧事不計後果。難怪有人擔心,依現在的民進黨的表現,臺灣一定會在未來遭遇更多的“無妄之災”。

  講到運用“戰術”搞事兒,就不能不提陳水扁。不説他在過去的八年間給臺灣帶來過多少“無妄之災”,單説上周他正在搗騰的幾件事兒:再度“意志堅決”表達了再入黨的要求,逼著民進黨不得不專門成立一個“再入黨審查小組”來陪著他玩兒,愈發的六神無主了。直接插手一個“臺獨”社團的社長改選,讓所有人都知道他還沒有玩夠,誰也別怠慢了“扁人”。法庭上又發飚,拋出了“不認罪、不答辯、不傳證、不詰問、沒有犯罪”的所謂“四不一沒有”,擺明瞭要與“司法”對抗到底。一口氣做出這麼多動作,為的都是同一個用意:刺激扁迷們好鬥的神經,讓扁案成為臺灣社會的亂源,以此給民進黨“布道”、向馬當局施壓。夠狠的吧?

  當然,就目前島內的整個大環境來看,人們並不會因為民進黨的“戰術調整”和扁的連番鬧劇而對臺灣的未來有過多的擔心,只要馬當局能夠不為所動,能夠始終堅持“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們再能鬧也是白鬧。(謝克)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