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離島博弈上路前的叮嚀:勿成百代禍根

2009年01月15日 09:04: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4日社論説,吵了16年,歷經3任領導人,臺灣“離島建設條例”終於在“立法院”完成三讀,賦予離島博弈除罪化的法源,只要地方辦理“公投”且經半數以上民眾認可,即可申請設置賭場。法案才通過,爭取賭場多年的澎湖縣政府立刻興致勃勃地準備要在半年之內舉辦“公投”,縣政府更開出若干土地供國際招商之用。眼看著,可能讓臺灣傳統價值天翻地覆的“賭博”就要上路;儘管地方政府著眼于産業利多,意在振興經濟,但是仍有許多問題,不能不有所預警,期待當局大刀闊斧之餘,勿忘必要的配套,將後遺症減到最低。
 
  開放博弈事業,幾乎不分藍綠,都有贊成,都有反對。李登輝執政時期不説了,光是國民黨中常會來來回回都吵翻天;陳水扁執政時,連“副總統”呂秀蓮興趣都很高,還曾親自外出考察,謝長廷、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一度準備支援,但是民進黨內歧見過大,無疾而終。
 
  馬英九上臺,博弈之議重新出發,國民黨內也以此為振興經濟的重大政策之一,儘管如此,“立法院”表決,國民黨籍“立委”仍不乏反對者,最尷尬的是,值此全球景氣低迷的時刻,舉世賭場獲利都大幅降低,即使獲利曾經超越美國賭城的澳門賭場都遭到重挫,裁員減薪;至於新加坡這個管制甚嚴謹的國家,規定外國人進場免費、本國人進場付費,結果成為完全失敗的案例。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評論各地賭場經驗認為,澳門當年會成功,因為澳門成為洗錢中心,而新加坡不可能讓賭場成為洗錢中心,結果失敗,而臺灣絕對不可能複製澳門經驗,因此,他對臺灣離島開放博弈並不看好。

  社論説,“離島建設條例”三讀之後還得訂定“博弈管理條例”和“大型觀光度假區管理辦法”,就當局的設想,開放博弈先離島後本島、先“公投”再申請、經營者一定要有國際團隊參與,都是相對進步的概念。至少陳水扁執政8年,説到“公投”大家想到的就是“導彈公投”、“公投綁大選”,這一次,地方人有機會就公共政策和地方發展透過公民投票形式,完整表達意見,凝聚最多數地方人士的意見,是一個讓“公投”去污名的做法,國際招商也可將可能的圖利弊端減到最低。但是,一個大餅畫出來容易,一個泡沫要吹破也不難,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更麻煩的是,當巨型國際賭場座落在美麗的菊島後,到底會帶給地方什麼利與弊?

  始終反對開放博弈的島內宗教團體怒罵馬當局“不要拿臺灣人當賭資,禍留子孫”!此言雖重,卻不能不正視。如果公權力執行不力,開放博場確實有可能讓離島成為罪惡的淵藪。離島開放博弈只是第一步,對業者而言,將博弈引進本島才是重點,也才是利之真正所在,諸如臺中市政府也對博弈興趣甚濃,多數人相信賭場設在高鐵沿線站區,人潮更多,更能達到“引利”之目的,然而,同意博弈開放的“總統府”高層直言無諱:“本島是否適用?保留。”何以離島開放而本島保留?説穿了,離島是個實驗區、賭博的試驗品,萬一實驗不成功,對本島無傷。這對離島民眾未免太不公平了!

  社論最後説,開放博弈只是放寬“法源”,離島到底要不要讓國際賭場進駐,仍繫於地方人的抉擇,澎湖縣政府在舉辦“公投”前必須完完整整將得與失全部攤在陽光下,讓縣民了解;除了管理配套,健全法制,政府的手介入愈少愈好,尤其不能充當國際業者的説客,不論是本島或離島,絕對不能忘記:博弈是附加在國際觀光飯店之內,觀光為本、博弈為輔,千萬不能反客為主,讓開放博弈成為離島的百代禍根。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