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自助助人乃絕境求生之道 亦為臺灣最珍貴特質

2008年12月09日 10:02:00  來源:
字號:    

  最近,島內很多民眾從媒體上認識了一位遊覽車司機。這位運將大哥的故事以臺灣廣受報道,因為他本來是客運公司的董事長,在公司財務出問題後,董事長困坐愁城,最後想起自己還有一張大客車駕駛執照,于是放下身段,重新出發,開出一條生路。網絡上留言,有人稱這位“董事長司機”是英雄。

 

  臺灣《聯合晚報》8日對此發表社論指出,景氣不佳,很多人都在受苦,但越是受苦的人越沒有悲觀的權利。這波風浪之中,幾乎每天都有令人心驚膽顫的消息傳來,但也有類似“董事長司機”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默默發揮了鼓勵人心的作用。

  社論說,中年失業的一家之主,清早拎著公文包出門假裝上班,其實呆坐公園或圖書館里發愁;其中卻也有人一動念,幹脆每天登山撿垃圾,沉淀心情,兼作公益。島內老字號的遠航被公司高層掏空,多少基層員工因而失業,資深的座艙長最後貸款加盟早餐店,夫妻倆共同打拼度難關。資本雄厚的“中鋼”公司也受國際景氣連累,員工輪流排年休而放棄拿不休假獎金的慣例,勞資雙方苦撐守住“不裁員不減薪”的底線……這樣的故事多發生一個,就多增加一個“絕處求生”的范例,也許可以多激勵一個潦倒的人站起來,也就減少了一個社會悲劇發生的可能。

  社論指出,勵志故事看似老套的溫情,但幽暗中一絲微光也能帶來希望。馬英九說,經濟到了明年第二季應可轉為正成長,有人對此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說馬英九應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到現在為止,當局使出各種招數,雖不乏急就章的批評,也冒著當局舉債的風險,但最終是為了穩定社會能度過此一風暴。“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說起來陳腔濫調,但只要能挺過去,總會等到春來回暖的時候。

  社論最後說:自助助人,是這一波風浪中的絕境求生之道。從銀行總經理到電子公司老板,很多過去領到令人眼紅的高薪的企業精英,最近紛紛主動減薪,以示與公司共度難關。這是殘酷現實之必然,但從某個角度看,臺灣還是一個有人情味、遺留著互助互挺的移民性格的社會。這項珍貴的特質,曾幫助臺灣走過“九二一”地震傷痛和SARS重創,也是此刻最重要的社會資產。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