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陳江會”在臺舉行具有劃時代意義

2008年10月23日 08:22:00  來源:
字號: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於十月底十一月初來臺,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進行第二次“陳江會”,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2日刊載社評表示,此次兩會領導人會晤若能順利在臺灣舉行,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期待陳會長來臺能順利成行,兩會協商能圓滿成功。
 
  社評指出,陳會長若能順利來臺,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以下意義:就政治面而言,首先,陳會長是截至目前為止大陸訪台最高層級的官員,象徵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向前邁進一大步;其次,繼今年六月第一次“陳江會”在北京舉行後,第二次“陳江會”在臺北舉行,凸顯兩岸的對等協商地位;第三,在兩岸交流日益密切的情況下,所衍生出的事項日漸繁多,陳會長來臺有助於建立兩岸制度性的協商管道,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種事項,同時對於建立兩岸互信也有極大幫助。

  就經濟面而言,此次兩會協商的議題包括:海運直航、貨運包機、平日包機、建立空中直達航路、全面通郵及如何建立食品安全機制等,這些事項攸關臺灣人民的福祉及臺灣自身的經濟發展,亟需透過兩岸協商解決。尤其是兩岸海、空、客、貨直航不但可以節省兩岸人民及貨物往來的時間及成本,對於提升人民福祉及企業經營效率有極大幫助,同時對於增強臺灣國際競爭力、發展臺灣成為亞太海空運轉中心、以及建設臺灣成為臺商的全球營運總部及國際企業的亞太營運總部,也有奠定基礎的巨大作用。

  兩岸自一九八七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在兩岸血緣相同、文化同源、語言相通、地緣接近的有利發展條件下,兩岸交流日益密切,目前大陸已是臺灣人民前往觀光人數最多的地區、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的進口夥伴,兩岸理應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走向經濟繁榮發展的道路。

  社評認為,尤其是當前臺灣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知識經濟來臨及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客觀事實,臺灣經濟發展的最佳策略是走向徹底國際化與自由化,並且善用大陸廣大的土地、廉價的勞動力及豐富的天然資源,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助力,這已是臺灣經濟永續發展必走的道路,而這樣的經濟發展策略需要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並建立制度化的協商管道。

  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展現空前和諧的一面,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已於今年六月恢復協商,兩岸週末包機直航及大陸觀光客來臺也已具體實現,相信未來在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以及兩岸各界共同努力下,必定可以建立“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兩岸關係。

  社評説,可惜的是,民進黨依舊無法跳脫“臺獨”意識型態,不但將對陳會長來臺發動大規模的集會遊行抗議;連無關兩岸協商,單純來臺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也遭到抗議人士拉扯跌倒,我們不禁要問民進黨及其支援者,用這種方式對待來臺訪問的大陸人士有助於解決兩岸間的問題嗎?有助於彰顯臺灣的自由民主嗎?有助於表達臺灣民眾的民主素養及風度嗎?

  民進黨執政八年,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軍事競賽、經貿鎖島、文化斷絕的路線,導致兩岸關係瀕於危險邊緣,臺灣並沒有因此彰顯“主權”或是擴大國際活動空間,反而因為兩岸關係惡化,使臺灣在國際社會日趨“邊緣化”,難道這樣的慘痛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讓民進黨放棄“臺獨”意識型態?

  社評誠摯希望,民進黨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大陸,也強力要求民進黨及支援者不要以暴力方式對待來訪的大陸人士,而當局也要落實公權力,制止這種反民主的暴力行為。

  社評最後表示,我們期待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陳江會”能如期在臺舉行,協商解決兩岸海運直航、兩岸貨運包機、平日包機、建立兩岸空中直達航路等問題,並進而建立兩岸互信及制度性的協商機制,更希望未來能透過兩會制度性的協商模式,兩岸能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及和平協議,為兩岸奠定長遠的和平發展根基,這才是臺灣人民之福。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