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絕不能坐視陳水扁繼續施展“烏賊戰術”

2008年10月14日 08:40:00  來源:
字號:    

  隨著檢調“司法”對扁家弊案的偵辦逐漸逼近核心,陳水扁到地方各縣市與深綠群眾會面談話的動作也益發密集。許多人將之形容為“取暖之旅”,但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認為,事實未必如此簡單。陳水扁究竟是要取暖還是想放火,值得密切注意。

  現在“司法”偵辦得緊鑼密鼓,陳水扁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收押,吐出來的內情愈來愈多,眼見局勢日趨危殆,陳水扁在地方放話的內容也辛辣聳動到幾近荒謬。在挺扁集會、餐會與接受電臺訪問時,他指控遭到偵辦是被欺負,揚言他不怕監獄黑牢,願當“馬區長”的第一個政治犯,他的夢是“被抓之後臺灣國就誕生了”,還將自己比喻為南非民權鬥士“曼德拉”,並號召扁友舉行“擁抱臺灣、捍衛主權”大會相挺。

  社論指出,這些動作既積極又密集,不能等閒以“取暖”視之。陳水扁擅長政治操作,眼前全家的牢獄之災迫在眉睫,他不會把時間精力浪費在無實質意義的事情上,因此一言一行必然都有具體的功能與目的。對於現在的陳水扁,群眾的情感慰藉或聲譽的平反都是次要,保護自己與家人不被判刑入獄才是最重要的事。

  再看看近來他的下鄉活動,顯然出自一番主動積極的策劃,如此的處心積慮一定有其目的,説穿了,無非是以各種謊言煽動基層深綠群眾,把自己和“臺獨”、“政治迫害”畫上等號,讓深綠群眾相信他是因為推動“臺獨”才被國民黨抄家滅族。

  社論續指出,他號召民眾上街頭,固然説是要抗議馬當局、抗議陳雲林,但未來當他本人和家人成為被告,甚至被收押、起訴及判刑時,不排除他會刻意動員挺扁群眾上街頭聲援或到法院保護他。如果出現這樣的群眾動員,恐將讓社會陷入紛亂不安,甚至發生流血衝突事件,讓族群對立再度惡化。推估陳水扁打的算盤是:製造社會動蕩與政治風暴干擾“司法”,一方面拖延程式,二方面對“司法”人員造成心理壓力。而且,一旦為此案耗損的社會成本龐大到一定程度,也可望逼迫執政當局不得不採取政治解決,讓他和家人有一條出路可走。

  換句話説,陳水扁正在打造自己的人肉盾牌,以備在關鍵時刻拿來擋官司。他明知從“司法”體系討不了好,無論是“公務機要費”被轉到家人戶頭,還是吳淑珍收受企業賄款,乃至未來還可能扯出更多更大的紕漏,他和家人都很難再推個乾淨全身而退,因此他轉而在政治上儘量鬧大,把“臺獨”、“主權”、民進黨、李登輝、海外“臺獨”大老等等全都綁來當人質,讓他們在前面替自己擋子彈,還不斷拋出其他人涉及弊案的真真假假訊息,讓主事者投鼠忌器,也讓綠營非相挺不可,他才有籌碼去談交易。

  但是,過去高喊“司法不公、政治迫害”有其效果,但近年來在“司法”人員的自我期許下,已逐漸建立了超然公正的社會形象,也得到大多數民眾的信任,陳水扁再怎麼精心謀劃,頂多只能挑撥少數深綠死忠的扁迷,矇騙不了社會大眾雪亮的眼睛。如此一個為自保而煽動群眾對抗“司法”、毫不在意社會成本的政客,已經宛如末路狂徒般不擇手段了。“司法”偵辦的動作不會到此為止,陳水扁的反制動作也不會到此為止,現在大家看到的,都只是序幕而已。

  社論説,雖然民進黨處境尷尬,但做為一個曾是民主改革先鋒的政黨,對維持社會安定、健全民主發展,畢竟還是有其責任。民進黨廉政委員會的報告明確指出,陳水扁已違反廉政行為,多少是做了表態,但對此事的責任並非到此結束。民進黨必須走出大福佬主義,勇敢改變體質並且重新教育深綠群眾,不再讓深綠成為捆綁民進黨、乃至牽絆臺灣成長的包袱。而要勸説深綠群眾看清真相、拒絕被陳水扁利用,民進黨會比其他人更有説服力。

  社論認為,接下來,陳水扁絕對還有許多招數將一一使出,“司法”的問題固然要交由“司法”處理,但可能引發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卻是大家必須要先審慎準備以做因應的,不能坐視陳水扁以烏賊戰術加恐怖手法搞得天下大亂。臺灣社會為陳水扁已經付出了夠多代價,實在不需要再被迫埋單了;臺灣人,沒有那麼“欠扁”。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