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想靠臨時抱佛腳脫困 陳水扁不要玷污宗教凈土

2008年08月27日 09:30:00  來源:
字號:    

  宗教對個人、對社會有很多貢獻,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對政治人物呢?選舉的時候,候選人不都是喜歡往廟裏跑,去道場參拜,去和牧師一起禱告嗎?宗教到底能怎樣影響政治人物? 

  扁家身陷洗錢弊案,陳致中夫婦返臺後鎮定卸責于吳淑珍,被外界視為扁“絕地大反攻”的預謀戲碼之一。但眾人記憶猶新,扁不久前才沉痛承認自己做了“法律不容許”的事情,似有悔過之意。臺灣《聯合晚報》社論質疑,當時的悔意從何而來?會不會是宗教曾經發揮了短暫的影響力量?根據報導,扁曾因為“覺得很煩”,在他人引薦下,見了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日慧法師。當時可能已預知將身陷風暴的阿扁,受到日慧法師何種開示?外界不得而知。

  那麼,對於長期支援扁的長老教會呢?高俊明牧師説他很心痛,又説扁也需要耶穌的愛,就像陳進興一樣。一個卸任“元首”被拿來和強姦殺人犯相比,真是情何以堪!同樣地,一個長期支援民主運動的宗教團體,落得發出這樣沉痛的聲明,又何嘗不難堪?如果扁因為心裏很煩,去到了素無淵源的日慧法師那裏,那他為何不到一向支援他的長老教會去懺悔呢?

  社論指出,政治人物喜歡求神問佛,但多半都是“臨時抱佛腳”,言行和思維沒有受到宗教真正的深入影響。正因為這樣,扁才會在認錯了幾天之後,馬上就改口和大動作圖謀“復活”,以致讓長期支援他的教會牧師心痛難堪。

  更有甚者,政治人物把宗教當工具,現在發生了新的“效用”:同門師兄弟也可能成為“司法”案件的兩造,因而引發是否需要辦案回避的爭議。本來,這樣的邏輯不見得合理;檢察官如果和被告出入同一座廟宇,同拜一尊神明,同屬一個教會、一個教派,甚至同是基督徒,難道也全都要回避嗎?但扁凡事處心積慮,才使得此事竟引發話題。 

  社論最後表示,在臺灣,宗教看似很有影響力,也被捧得很高,但常常只被當成工具。政治人物可以有信仰,且如果能真誠地信仰,或可降服內心的權力欲和貪念。但如果只是“工具化”地利用宗教建立形象,或攀同門關係,則真是“太超過”了。宗教團體也應該看清楚這種“臨時抱佛腳”的信仰關係,才能保持神聖和清凈!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