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對扁“不離不棄”的民進黨 真遲鈍還是假道德

2008年08月18日 14:30: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晚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陳水扁家族海外洗錢事件,不必等到“司法”調查結果,在陳水扁發表退黨聲明的那一刻,算是受到了初步的政治審判。這還不能説是正義得以伸張,只能説,臺灣多年來沒頂于“不問黑白,只問藍綠”的惡水,總算等到了探頭呼吸空氣的機會。

  社論説,這次陳水扁家族栽在老外手裏,真是絕大諷刺。早在紅衫軍運動之時,多半的民眾早已聽聞、不恥扁家的貪腐情事,只不過“司法”怠懈,拿他無可奈何。更糟糕的是,在藍綠對立氣氛下,多少民進黨人和其支援者,明知扁家惡劣行徑,但以“愛護本土政權”之名而寧可盲目姑息,或因受到政治利益庇蔭而沆瀣一氣。所以,反貪腐運動最後仍走向反扁、挺扁之爭,反而把“貪腐”的主題放置一旁。

  這次扁家終於出事,還是出於瑞士司法單位的追查,才使臺灣有了一次“讓黑白超越藍綠”的機會。當然,政治糾結並非沒有作用。像民進黨在第一時間發表的那個“肯定陳水扁勇氣”、“支援面對司法”的聲明,莫名其妙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總算在輿論強力反應下才稍有轉向;或説,在政治利益的考量下,才認知到不值得再受陳水扁拖累。民進黨以道德形象起家,長期和陳水扁“綁”在一起卻無所愧色,到底是真遲鈍,還是假道德?

  社論直言,陳水扁八年執政,最深遠的影響就是把“道德”踩在腳底下,連帶使全社會的價值觀也一起沉淪。不管是“金援弊案”的駭人黑洞,“三一九”槍擊案的斧鑿痕跡,身邊親信傳聞涉入的金錢醜聞,人事酬庸造成包括這次駐瑞士代表延誤通報的後果……在在都是金錢和權力墮落的象徵,擺明瞭不屑“道德”,輕踐“道德”,卻在民進黨全力維護之下,得到政治力量支撐,也漸漸令社會習以為常。

  社論最後表示,馬當局上臺,社會風氣卻非一夕就能移轉。這三個月以來,民進黨完全無心於澄清價值觀或協助弭平社會裂痕,著力於藍綠對抗的操作何嘗稍歇?直到洗錢事件使扁家無所遁逃,才開始覺悟“愧對臺灣社會”嗎?總算這次是非對比強烈,讓民進黨也有不敢繼續護扁的時候。這種“黑白應超越藍綠”的體認,能否延續下去而扭轉風氣?這是民進黨虧欠臺灣社會的一個交代!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