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聯黨批評馬英九兩岸政策 意在拉攏深綠

2008年07月31日 08:59:00  來源:
字號:    

  臺聯黨預定八月二十日發起“抗通膨,反失血,拼經濟”活動,並到臺當局經濟部門抗議。依其精神領袖李登輝的説法,是因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向中國傾斜”,不符合他的路線。

  臺灣《中華日報》社論認為,大陸政策鬆綁,兩岸開放,是馬當局大力推動的政策,其用心在於挽救臺灣經濟,如陸客來臺觀光、放寬臺資投資大陸上限,也歡迎陸資來臺等等,目前因大陸正忙於辦奧運,響應未如我方期待。不過一般預料,待奧運閉幕後,所謂“兩岸新形勢”,便會快速浮現。

  臺聯黨卻無視或有意模糊馬當局的兩岸政策重點是經濟,卻以政治立場切入,使人覺得“救黨”的意味相當濃厚。大家都理解,臺聯黨在年初“立委”選舉中一席未得,已面臨泡沫化危機;“五二○”民進黨交出政權,大綠和小綠共爭有限資源,更使臺聯黨危機加深。

  臺聯黨以昔日同志賴幸媛為攻擊靶心,認為“陸委會”不該服膺馬英九當局的政策,卻又説不出賴幸媛到底做了什麼不符“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事?檢視“陸委會”自“五二○”以來之作為,皆顯現于推動臺灣經濟發展,馬英九和劉兆玄日前聯袂視察“陸委會”,對“陸委會”表現都表示肯定,意味賴幸媛在為臺灣拼經濟上確有貢獻,臺聯黨“八二○”活動又打出“拼經濟”旗號,攻訐賴幸媛,豈有邏輯可循?

  社論指出,臺聯黨的真正用意,是以表面訴求和賴幸媛切割,藉以拉攏深綠者支援,因此“八二○”活動根本是為了政治目的,不是經濟目的。

  民進黨對於“八二○”活動,應該是不安的。民進黨成為在野黨後,反馬當局、反劉“內閣”、反兩岸政策,為其最大資源,如今眼看著資源已有被瓜分危機。綠營一直存在一種説法:有李登輝在,臺聯黨就不會退場。“八二○”活動印證了這個説法,而且臺聯黨出手之快,令民進黨措手不及。

  社論分析指出,民進黨對“八二○”活動的可能反應有二:一、加入臺聯黨活動;二、如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説:“臺聯黨企圖和賴幸媛切割,這樣反而會傷害到臺聯黨,最簡單的方式是立即要求賴幸媛辭官下臺。”這兩種態度都可看到民進黨不讓臺聯黨在綠色資源市場中得到好處的跡象,前者像是肉搏戰,同時搭臺登場,要罵大家一起罵;後者則是賴幸媛在“陸委會”,無異是臺聯黨的籌碼,卻是民進黨的障礙,所以賴幸媛“回娘家”,是民進黨的共同聲音,臺聯黨發言人周美裏倒希望她“在崗位上繼續把關”、“能做多少算多少”。

  明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已決定採取徵召方式決定參選人,完全違背長期來堅持的民主程式,可見未來政黨生態對民進黨的重要性。民進黨在乎與國民黨競爭,卻更得在乎臺聯黨在政黨板塊不缺席的嚴重性。臺聯黨的“八二○”活動,顯現“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民進黨能不提高警覺嗎?

  社論最後表示,兩岸開放為多數臺灣人民所歡迎,馬當局只要守住“不統、不獨、不武”,向對岸敞開經濟大門,就是“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臺聯黨還要去經濟部門抗議,不免讓人霧煞煞,若還反對十二吋晶圓廠登陸,在經濟現狀下,到底對誰有利?臺聯黨之生存,唯賴“鎖國”耳!明乎此,便能理解,臺聯黨的活動究竟所為何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