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求神不如求己 防洪治水之道唯賴父母官盡心

2008年07月28日 11:05:00  來源:
字號:    

  本月十七日來襲的“海鷗”颱風,掠過臺灣東北部,造成中南部嚴重淹水,臺中縣烏日鄉也陷入淹水夢魘,十一天后,又有“鳳凰”來勢洶洶,鄉長陳芳隆憂心忡忡,惟恐淹大水重演,特別焚香祭拜河神。
   
  臺灣《中華日報》刊文説,做為地方父母官,陳芳隆祭拜河神之舉,不由令人想起“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話説戰國時代,西門豹奉魏文侯之命,擔任鄴令,破除河伯(河神)娶婦的非人道惡習—地方惡棍串謀祝巫,假藉水患搜括斂財,並以窮苦人家少女浮于河,最後慘遭溺斃,謂為嫁作河伯婦,使河伯不致為害。

  “西門豹治鄴”,記載于《史記.滑稽列傳》,故事的重點在於:西門豹破除河伯娶婦的惡習後,“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黃河)灌民田,田皆溉”,説明西門豹為民除害—破除迷信,治水有功,助使魏文侯“稱譽于諸侯”。臺灣連年水患,欲求治水有成,應為父母官無可旁貸之責。

  文章指出,陳芳隆祭拜河神時,聲稱“有燒香有保庇”,此舉不啻一大反諷,意味陳芳隆之於治水,充滿無力感,只能拜求神明保祐。然則,陳芳隆防洪治水,難謂不善盡心力,當他拜過河神之後,自也戮力填置沙包,在容易氾濫的河段,加強河堤防洪功能,反襯陳芳隆拜歸拜,但求神不如求己。

  “鳳凰”陸上警報發佈後,臺北縣長周錫瑋,已提早從南京趕回,臺東縣長鄺麗貞,則仍率團在歐洲考察。文章直言,防洪治水之道無它,唯賴父母官盡心盡力,誠如鄭板橋詩云:“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