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水扁出庭被踹 “司法”缺位造成民怨與對立

2008年07月22日 10:16: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今天上午因案上午前往臺北地院出庭,不料,竟遭民眾出奇不意的“踹”了一腳,對於這樣的意外,有人歸責于法院、有人怪特勤人員突然變更路線,有人怪警力戒護不當……等等。臺灣《聯合晚報》刊文指出,事實上,發生這樣的暴力事件,真正要歸責的、要省思的,應是藍綠的過於對立,以及“司法”無法適時的發揮應有仲裁力量。

  這起卸任領導人依法出庭,卻遭攻擊“得手”的案例,目前陳水扁看來雖無大礙,但“國安”人員對於卸任領導人的維安工作顯然出了極大的漏洞。表面上看,特勤人員未依原規劃下車,是造成媒體、民眾混亂的主因,並間接造成陳水扁遭到意外突襲,但進一步深究,恐怕要歸責于未落實回歸“司法”,才會造成一股民怨與過分的對立。

  例如,“公務機要費”案,遲遲不能進行審理,其中,包括了被告吳淑珍多次請假不出庭,也包括了政黨輪替後,馬英九對於“公務機費案”被扁列為“絕對機密”的證據,遲未能降等或解密,這些不一而足的原因,都讓“司法”無“法”順利進行審判,這樣的結果,顯然未造成大和解,反而帶來另一種的民怨。

  過去,政治人物被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例如李登輝被潑紅墨水、馬英九被丟雞蛋……等,都是突襲成功的案例,這顯示了不管警力或是特勤人員再多,總有窮盡之時,只要是有心人,一逮到機會,總會啟動攻擊。

  文章指出,造成這些過分的對立或是怨氣,在某些程度上,恐怕是“司法”在許多個案上都無法發揮預期的功能,在政黨二次輪替下,不管是政治人物或民眾都應放下私怨,一切回歸“司法”,回到社會正常的運作,讓“司法”來解決個案。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