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陸委會”抓權不放 耍盡官僚擴權的魔鬼手法

2008年06月23日 10:27:00  來源:
字號:    

   臺灣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在臺灣《蘋果日報》撰文指出,“陸委會”主委宣佈縣市首長登陸,未來將原則開放;不過相關法令修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送“立法院”。因此胡志強7月4日登陸促銷臺中直航,依法不準。 

  文章説,我聽不懂這前後關聯,打開法令追細節,只牽涉一個條文:現行法規縣市首長登陸需參加國際組織主辦的國際活動;這就是所謂縣市首長登陸的法律限制,加起來不過20-30字的中文形成的一條阻礙首長登陸法律防線。“陸委會”想更改的方向也很簡單,未來只要是與縣政業務相關即可。為何修法令需一個月,使胡志強促銷臺中的美意,無法如願? 

  “陸委會”抓權擋路 

  文章指出,當中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時間。“陸委會”仍停留在刻鋼板階段嗎?一個條文修正需一個月,“主委”在電視上笑容可掬,媒體反正聽了無言以對。修正一個條文,正常只需一小時,公文即使用牛車送也毋須一個月。除非新“主委”想把這個條文刺青在首長們身上,否則幾個字的修正,怎麼會至少需時一個月呢?

  第二,法令為何不全面開放?縣市首長皆為民選,他們自有民意基礎及社會監督。首長們登陸,為何還要只是官派的“陸委會”來斟酌?胡志強促銷臺中包機是否屬於“縣政業務範圍”?現在哪一個縣市長到美國,哪怕到伊拉克,需向“外交部”申請?馬英九上臺,宣佈法令鬆綁、兩岸經貿正常化;“陸委會”跟進談登陸開放,大夥聽了很高興。結果落實下來,“陸委會”仍緊抓大權不放。胡志強7月4日想搭直航包機至上海,行銷清泉崗航線;賴幸媛擺明時間來不及,即使法律修改了,仍得證明與縣政業務有關。未來每個縣市首長想登陸,哪怕參訪798畫廊或在上海厲家菜吃頓飯,“陸委會”都把自己當成當年的“情報局”,手抓高高審查權。“中央”管太多,浪費行政程式,並且破壞了地方自治的精神。“陸委會”不肯全面開放縣市長登陸,到底怕縣市長們做什麼?賣了臺北?賣了臺中?賣了金門?一個地方首長法令許可權有限,他們能做什麼壞事?何況“陸委會”民意基礎未必比得上縣市首長!

  第三,官僚擴權,何時停止?以前我們聽聞企業成功之道,魔鬼在細節裏。如今官僚擴權的魔鬼手法也在細節裏。馬當局上臺已30天,看大方向標題,覺得這個政策開放的好,該稱讚;再追究細節,官僚搞鬼暗杠幾個法令限制,全變了套。馬英九見江丙坤説截彎取直需趕快落實,以免辜負了外界對直航的期待。賴幸媛先説截彎取直原則同意但“國防部”反對,等陳肇敏“部長”表白“國防部”沒半個人反對;“陸委會”又有新主張;兩岸對截彎取直路線,仍有異見,大陸也要和他們的軍方協商,“並不容易”。 

  總是玩打折遊戲 

  馬英九説陸客觀光將如當年香港自由行,帶給臺灣景氣信心;“交通部”觀光局卻設限陸客團進團出,每團十人以上,簽證全世界最短只有11天,成了“臺灣遊不自由行”。馬英九答應李炷烽,縣市長登陸一定開放;“陸委會”照念原則,表面迎合,卻暗加“需與各縣市業務有關”條款限制,審查權仍大握“陸委會”手中。

  文章認為,其實玩這手中細節遊戲,蔡英文早已是高手。她從不説兩岸不開放,只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我不願猜測馬英九任命的官員,為何落實政策,總是玩打折遊戲。動機是什麼?有沒有陰謀?我只想勸媒體朋友與民眾,睜大眼睛,看盡這些前後不一致的政策,別鼓錯了掌,忘記了鞭策。

  政治的魔鬼,也在細節裏。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