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重創之後 兩岸用至真無邪的人性大愛縫合傷口

2008年05月16日 10:06:00  來源:
字號:    

  四川強震以摧枯拉朽之勢,瞬間將繁華人間化為荒城鬼域。這般悲淒場景,在四川災區裏處處可見,災後悲情不僅撼動了十三億中國人,也同樣讓隔海臺灣民眾聞之鼻酸。

  臺灣捐款救災行動不待奔走呼籲,已紛紛在各公司行號機關團體自發性快速展開。臺灣《聯合報》文章説,對於多數人而言,眼前這股風起雲湧的救災熱潮似乎是理所當然,不過若與多年前慈濟救援中國華東百年最嚴重澇害時的處境相較,則可發現臺灣民眾對慈善人道救助觀念已有明顯改變。

  一九九一年慈濟首開先例對中國華東水患進行大規模救助,當時曾遭遇到臺灣極大的反對聲浪。憤怒的民眾打電話前來責備,電臺叩應節目更是天天罵個不停,批評慈濟“資匪”、“幫助中國省下救災經費買武器打臺灣”、“臺灣都救不完了,怎可拿錢救大陸”,甚至曾有情緒激動民眾揚言要火燒慈濟靜思精舍。

  隨著時代進步,人道精神逐漸成為主流價值。臺灣民眾非但不再反對慈濟援助大陸賑災,許多人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立刻聯想到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該已上路馳援。近日以來,慈濟基金會各地分會聯絡處接到的電話不再是罵聲連連,而是詢問該如何幫助四川災區。

  文章指出,事實上近年來不僅臺灣民眾人道援助觀念顯已改變,中國大陸民眾助人風氣也同樣地與時俱進。眼前四川強震,中國政府及民眾救災不落人後的精神已然充分展現,人性本善的真面貌俱現眼前。

  人世無常天災難料,重創後的傷口需要人性至真無邪的大愛縫合撫平。四川強震固然令人心碎,但是兩岸放下政治糾葛同心救災的人道精神,同樣地令人感到欣慰。只要堅信人間有愛,誠心助人,蒼天下沒有化解不了的仇恨,也沒有不能攜手相互扶持的朋友,兩岸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

[責任編輯:張弛]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