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聯合:兩岸融冰臺灣過度炒作 一盤好菜燒焦了

2008年04月28日 10:37: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作為兩岸融冰後第一個登臺的參訪團,大陸“富豪團”四天的訪問像一陣旋風,攪亂了臺灣民眾的心情,有人期待、有人振奮,也有人焦慮和反感。兩岸融冰的美好憧憬,霎時間竟因過度炒作而顯露出招架不住的狼狽。

  問題不在這些大陸地産商姿態,問題出在島內大規模的接待陣仗,以及大量淺薄失焦的報導轟炸,把這次參訪塑造成一場大陸富豪的“全臺繞境”行動;於是,臺灣政商人士爭相“鑽轎腳”的景象,自然引爆議論。

  九名富豪總計五千億的身價,散發“金光閃閃”效應,一夕間在島內引爆“炒樓”的話題,引發房市“泡沫化”的憂慮,甚至引起人們對“臺灣錢淹腳目”時代消逝的感傷。這些,不免都讓這次考察之旅失去了原味,也讓雙方交流的善意因此減色。

  社論説,隨著臺灣二次政黨輪替,兩岸正要重啟對話及交流,所謂的“富豪團”在此際意外吹皺一池春水,挑動臺灣人民猜疑、恐懼的敏感神經,這恐非想將此行辦成一場喜事者始料所及。但從另一面看,這次的“大陸富豪震蕩”,在臺灣引起各社會階層的不同反應,未嘗不是一次有效的集體反省,對可能流於一頭熱的兩岸交流炒作投下一帖冷卻劑。這點,值得正面看待。

  事實上,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期間,並不乏大陸知名企業來臺參訪考察,卻從未造成像這次這麼強烈的心理效應。主要原因,除了島內政局的變化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更基本的問題在,亟欲搶先打開兩岸交流大門的臺灣政商,對分寸的拿捏失去了準頭。若論兩岸交流的急迫性,農産品的登陸、陸客來臺觀光及“三通”等議題,都遠較不動産投資更受矚目;可惜,這回的第一類接觸,卻立刻碰到了臺灣人敏感的房市痛腳,可謂一場大好的演唱會選錯了開場的曲目。

  令人好奇的是,這次大陸九大地産商來臺,究竟誰是臺灣原始東道主似乎始終莫測高深,但從縣市長到地産商、宗教領袖的各方接待卻是極盡殷勤,殊堪玩味。這種跨越政商界線的接待規模,固是為了讓來客有賓至如歸之感;但若是民間商業性質的邀訪,卻投射了太多官式光影,當然會引起民間的錯覺。換個角度看,恐怕也是超越了適當的規格,才使此行産生顯不相稱的媒體曝光效果,從而激發了民眾的過度感觸和回應。

  社論最後表示,如果首先登臺的是一個農業團,目的在考察臺灣農畜産品的特質,並探討可能的大陸銷售環境;在普羅大眾看來,豈不更感可親而務實?而如果先有農業團、交通業的探路,循序漸進,臺灣民眾對交流的期待産生一些較具體的輪廓,富豪團的造訪即不致因政商觥籌交錯的過度炒作而失焦,更不致被當成洪水猛獸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