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拒絕裙帶 臺灣需要專業性強執行力高的官員

2008年04月10日 15:30:00  來源:
字號:    

  島內媒體近日來報導,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是“組閣”的最可能人選,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説,在準“總統”馬英九正式宣佈之前,一切都還只是傳言。然而,不論“閣揆”為誰,我們認為,臺灣現在需要的是具有執行力的技術官僚,才能夠矯民進黨當局之弊,救臺灣經濟衰退之困。

  社評指出,技術官僚當局與民進黨當局,有兩個大區別,從這些區別中,即可了解為什麼臺灣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執行力的技術官僚當局。

  第一項區別,技術官僚當局是功績與能力取向,民進黨當局是關係取向。民進黨用人,主要仍是考慮關係,而非能力與經驗,例如陳水扁的同學、金主、朋友,都曾獲任用,甚至於“行政院長”,好像輪流來當一樣。最近臺電副總人事案鬧鬧沸沸騰騰,其實也是關係取向的弊病。這些人因關係而被任用,他們的任務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要進一步鞏固關係,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政績表現。技術官僚當局用人則主要看經驗與能力,有經驗者能夠對症下藥,有能力者具有執行力,唯有如此,才能將民進黨當局留下的爛攤子快速地重新整裝出發。

  第二項區別,技術官僚是專業取向,民進黨當局是政治取向。由於政治取向,民進黨當局做事,先考慮政治正確與政治利益,而不顧臺灣安全與利益。在兩岸、“外交”領域,民進黨表現得最徹底,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但在一些獨立機關的領域,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中選會”、乃至於“金管會”,也都是政治淩駕於專業之上。

  政治取向的當局,眼中只有選票,結果行政資源無法被有效的利用,反而用來綁椿或做一些只有短線效果的建設,全臺各地一些蚊子文化館或蚊子機場,都是明顯的例子。現在當局債臺高築,也都是政治取向之下,濫用資源的結果。

  社評認為,在民進黨當局之下,專業是為政治服務,專業淪為政治的工具或打手。其實,政治取向的當局,所犧牲者尚不只專業而已,更包括價值規範、以及社會的長遠利益等等,其危害己見之於今日。

  技術官僚當局則是以專業為主,不會為了政治正確或政治利益而犧牲專業。技術官僚當局當然也有缺點,例如本位主義比較強,但這是可以透過領導以及溝通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像政治取向,是一種癌症,根本沒有辦法治療。民進黨當局為什麼終其八年無法留下傲人的政績,就是因為得了政治取向的癌症,根本沒辦法矯正治療,結果病情日益嚴重,最後葬送了自己的政權。

  社評最後表示,這幾年來,臺灣泛政治化的情形十分嚴重,文官體系中也沾上了這個毛病,如果不立即矯正,“馬上”恐怕也難有好的成績表現。兩蔣主政下的臺灣,之所以能夠在逆勢中成長茁壯,就是因為有一些技術官僚,本著專業為臺灣的經濟謀長遠之規劃。孫運璇、李國鼎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與懷念,其道理值得民進黨人深思,也值得馬英九團隊深思!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