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雲門舞集這把火 燒出臺當局誇談文化的原形

2008年02月14日 08:57:00  來源:
字號:    

  近日,象徵臺灣形象品牌之一的“雲門舞集”舞蹈表演的排練場發生大火,整個場域及放置於其間的歷史珍藏、電腦檔案、音樂資料、設計圖稿、燈光器材、數出著名舞碼的道具、服裝及圖書等,均付之一炬。創辦人林懷民安慰團員們説:沒有時間和空間悲傷,將繼續排練,使今年所有演出照常進行。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的社論説,若不是初春的一把大火,恐怕還真沒多少人知曉,成軍卅五年,享譽國際表演藝術界,象徵臺灣形象品牌之一的“雲門舞集”,在過去十六年來,竟一直是棲身在搭建的鐵皮屋中排練。 

  臺灣《聯合報》也刊文説,眾所週知,雲門舞集為臺灣提供了難以數計的舞臺藝術精華。近十多年來,更以創新的舞碼、精湛的舞藝、專業的成就,贏得“亞洲第一現代舞團”的美譽,讓臺灣得以在國際藝術領域發光發熱。但這場火災卻讓大家親眼看到雲門辛酸而艱苦的一面:原來,那些馳名全球的舞蹈,竟是在如此寒傖的“鐵皮廠房”排練出來的。

  《中國時報》社論表示,若不是這一把火,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驚覺,臺灣的行政機關投注在文化建設上的資源,竟是這般的杯水車薪!林懷民代替臺灣的所有表演團體道出了他們的辛酸:“‘文建會’以一億元(新台幣)扶植六十六個團體,很可笑,看不出當局有什麼願景、雄心及認識”,而他這個發言,還是必須在付出慘重的祝融災變後,才開始被大家認真聆聽,也才忽然被享有權柄的人所重視,這何只是可笑!簡直可説是淒涼!

  社論指出,就在這兩天,從中央到地方縣市政府,從藍營到綠營的政治人物紛紛搶著慰問,急著要提供各項補助,好像一夕之間都懂得重視起文化來了。然而這些事後的插花,挽救得了那些被火燒掉的文化資産嗎?甚至從此以後,政治人物會更加關心文化議題了嗎?這一點大概多數人都心知肚明,怕是再沒過兩天,等到新聞熱潮一過,所有關注焦點又全都集中到綠卡、股票、線民、誠信等口水攻詰的紛擾中了,一切終究還是都回到“拚政治”的原點。面對災變後損失慘重的雲門,最終也還是得自己辛苦的善後。

  這不禁讓人想起今年初,作家龍應臺在報端所發表的一篇評論文字,文中痛斥文化建設如何在資源配置中被擠壓、被邊緣化。她透過生動的比喻,傳達了她對政治當局忽視文化的抗議:“在二○○八年,我們交給當局的每一百塊錢裏面有二十塊是拿去買武器、擴軍備的,只有不到十二塊用來發展經濟,十一塊半放在教育,五塊多錢發展科學,一塊三毛錢分給文化發展。真的,就是一塊三。……二○○八,臺灣的軍備投資是教育投資的兩倍,是科學投資的四倍,是文化投資的廿倍。這樣的藍圖,是你我對臺灣未來的想像嗎?” 

  社論質疑,這般沉重的呼籲,難道還不夠讓許多人回神,臺灣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課題,真的只是在追究某位候選人廿年前所曾持有的綠卡,在當下還有沒有效嗎?如果爭取大位者向民眾所訴求的,説來説去都只有這些,對文化建設的關注則是連起碼的“口惠”都吝惜,試問我們對未來的臺灣,還能有什麼更綺麗的想像? 

  要知道,相對於其他許多藝術表演團體,雲門舞集所享有的資源已經算是豐厚了,雲門舞集每年都有固定表演機會,也經常受邀到全球各大城市去巡迴公演,此外也有私人企業在幕後贊助雲門舞集的經營,而即便是享有這般的條件,仍是讓雲門在長達十六年的歲月中必須選擇在鐵皮屋中慘澹經營,雲門都如此,其他能分配到支援與補助條件更微薄的表演團體,其處境之惡劣就可想而知了。

  社論説,講再直接一點,臺灣這幾年確是多了不少美侖美奐的文化中心與表演廳,但卻找不到幾處像樣可供表演團體使用的練習場,這不就是典型的只重門面的文化投資嗎?試想一場完美的藝術表演,是多少幕後的構思、製作、編導與演練所集體打造出來的,這群獻身表演藝術的工作者需要舞臺,但同樣也需要登上舞臺前所有前置準備的支援,那種投資才是關鍵,也才是支援文化建設的真正著力點,最終的演出,只是成果的呈現而已。而臺灣的執政者對文化投資最吝惜的,恐怕也正是這一部分。 

  社論指出,這種關注上的落差,並非沒人提醒,文化人與表演工作者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大聲疾呼,請釋出更多的資源在文化建設上,畢竟能夠真正展現臺灣生命力的力量,正是在這上面。二○○○年政黨輪替前後,陳水扁還曾一度叫出“文化立國”的響亮口號,那時節不知有多少文化人曾公開站出來對他表達期待,如今八年過去了,文化建設甚至連做為口號都很少政治人物願意提了,而雲門的這一把火,以及林懷民最沉痛的控訴,竟成了這一切最無奈的注腳。

  《聯合報》文章指出,扁當局高官不斷將“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挂在嘴上,更不時作出將“本土價值”列為優先狀。一兆六千億的中央總預算中,文化預算僅佔百分之一點三,分到扶植包括雲門在內的眾多藝文團體的總額更不足一億元。文章認為,雲門的火劫,一方面讓雲門人歷年篳路藍縷、艱辛自立的精神大白於世,使得世人體會到他們精緻美妙、創意迭出的舞藝背後,是多少血淚與堅毅薈萃而成;另一方面,也使大家看清這個動輒誇談本土文化、本土藝術的當局,其實只是在噴口水而已。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