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堅持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2008年01月17日 15:3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這些重要論斷客觀描述了兩岸關係的現狀,明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原則基礎,表達了中國共産黨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發展方向前進的真誠意願,指明瞭兩岸實現互利共贏的正確方向。

  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基本現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而且見之於臺灣現有的規定和文件,得到國際社會公認,是對兩岸關係現狀唯一合法的解釋。《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確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007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回應臺灣當局所謂“入聯申請”時明確指出,根據聯合國大會1971年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立場準確表達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充分肯定了兩岸關係現狀的事實。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中華民族歷來把分裂國家視為最大的罪惡。在國家統一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可能有任何妥協的空間;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他任何事情都好商量。兩岸關係要邁上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要實現和平統一,也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妄圖通過所謂“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去中國化”等各種論調和手段,蓄意扭曲一個中國的現狀,蓄意破壞一個中國原則,都是在挑戰民族大義和國家核心利益,都是在與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相對抗,不僅無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且最終必然成為歷史的罪人,落得失敗的下場。

  歷史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利於兩岸開展交流交往。誰否認和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兩岸關係乃至亞太地區穩定的“麻煩製造者”。兩岸來往必須以政治互信為基礎,以中華民族最高利益為原則,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之上。1992年11月,分別由兩岸官方授權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了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1993年4月的第一次汪辜會談,簽署了四項協議,建立了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制度化協商的機制,推動了兩岸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的發展。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提出了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的八項主張。1998年10月,通過不懈努力,在上海舉行了第二次汪辜會談,達成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共識”,拉開了兩岸政治對話的序幕。2000年3月陳水扁上臺後,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提出所謂“一邊一國論”,否認“九二共識”,使兩岸正式協商談判失去基礎。在兩岸官方往來無法恢復的情況下,我們同臺灣認同“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展開交流。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針對新世紀新階段兩岸關係現狀提出了“四點意見”。當年4月至5月,胡錦濤總書記先後邀請當時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訪問大陸,並與之舉行會談,達成了發展兩岸關係的一系列共識,開啟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大門。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軌道的重要前提。只要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不論是什麼人,以前做過什麼事、説過什麼話,中國共産黨都會基於民族大義,以最寬廣的胸懷、最大的誠意,向臺灣當局、臺灣任何政黨和個人敞開協商談判交流的大門,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在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兩岸交流和相互依存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關係持續敵對或走向分裂,都是極端不正常的情況。唯有回到“九二共識”,重開協商談判,儘早達成和平協議,共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共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才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