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鄭深池、蔡友先後辭職 凸顯政治圈的險惡無奈

2008年01月17日 12:08:00  來源:
字號:    

  政治圈向來就是險惡的代名詞。把握得好可以高枕無憂,把握得不好便像跌落谷底,一蹶不振。偏偏很多知名的學者,企業家都喜歡往政治圈裏鑽。也想在此大展拳腳。可是如此之複雜的臺灣政壇,豈易?

  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小社論説,兆豐金控“改朝換代”,不到一個月中,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下臺一鞠躬。有趣的是,這兩個人請辭時間點的拿捏,似乎都經過精算:鄭深池選在年關前,財務數據底定那天,宣佈不幹;蔡友才離開那天,董事會也確定去年全年盈餘,他以大賺一八○億的成績單,告別了待了六年的東家。

 

  讓數字説話,比起只是強調人心險惡的情緒話,有力多了。一向與資方不對盤的工會,在兩人去職消息傳出來時,放下以前的恩恩怨怨給予肯定,並對這樣的人事調整,主動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立場。主要原因,就是鄭蔡主事期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漂亮的獲利贏得工會服氣,願意挺身出來説公道話。

 

  這也突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執政黨擁有人事決定權的高層,看待金融機構並安排相關人事時,並不把經營成果當做重點。你有能力幫公司賺多少錢、發展多少業務,頂多只算附帶條件,意識形態與專業經營能兼顧最好,一但兩者産生衝突,尤其面臨人事鬥爭的話,血統純正才是最後的關鍵因素。

 

  其實鄭蔡兩人,也一直被歸類為綠營的金融圈頭臉人物,所以當年才能雀屏中選。然而,當其他的評比條件,譬如忠誠度、貢獻度、親近度、迫切度,有所差別時,高下立判。民間金融機構或一般上市櫃公司的EPS、ROA、BIS經營指標,在政治圈行不通。

 

  社論最後總結説,政治圈,春冰薄,意料中事;專業做事,卻遇江湖險,無奈啊,無奈。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