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美下最後通牒 陳水扁親手撕裂與美國關係

2007年12月14日 13:48:00  來源:
字號:    
  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日前與陳水扁會面是相當不客氣的,是代表美國政府下最後的通牒:陳水扁必須保證不干擾正常選舉,保證政權移交順利。美國的態度表明,美國與陳水扁的關係徹底破裂。美國與臺灣關係的瓷碗,被陳水扁摔破了。

  香港中評社今天刊載社評指出,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形象言之就是一隻瓷碗,美國也好,臺灣也罷,都需要靠它吃飯。所以數十年來美國和臺灣都小心翼翼地捧著它,唯恐掉到地上,摔碎了。尤其是臺灣,沒有這只瓷碗就活不下去,於是委曲求全,作出無數的妥協,以求瓷碗的平安無恙。但是最近以來,格外奇怪的是,陳水扁恨不得立刻將這只瓷碗丟到地上,再用石頭砸破它。反常的現象,是美國與臺灣關係歷史以來罕見的。

  臺灣《中國時報》數月前的民調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臺灣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度不但飆至歷史新高(37.5%),甚至還大幅超越了信任度(29%)。換句話説,如今不信任美國的民眾比信任美國的還多,臺灣與美國的關係顯然已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可見現階段二者關係不但高度緊繃,臺灣民眾長久以來對美國的歷史情感,也已經空前面臨考驗。《中國時報》曾指出,這與臺灣“入聯公投”引發齟齬、美方強硬反對、甚至指“中華民國”及臺灣並非“獨立國家”,有直接關係。

  薄瑞光日前結束訪台行程,他在離臺前夕再度明確表達美方反對“入聯公投”的立場。他強調,“入聯公投”表面看是回避“四不”承諾的走後門方式,但實質上就是違背“四不”。“入聯公投”就是在製造麻煩,企圖綁住下一任臺灣領導人的雙手。

  中評社記者林淑玲對此發表了深刻的分析意見:薄瑞光這次來臺,一舉一動,形同是來對扁下達最後通牒。華府由薄瑞光扮演這個角色,有其相當大的意義,2000年扁當選時,薄瑞光正是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扁的“四不承諾”,就是薄瑞光在臺北、華府居間穿梭,一個字、一個字協調出來的。扁後來對薄瑞光協助他穩定政權,取得美國的信任,一直懷抱感謝,未料,華府派來對扁做最後警告的特使,也是薄瑞光。薄瑞光一席寄望臺灣新領導人的説法,不但是講給扁聽,讓他清楚知道美國已經將他邊緣化,更在講給謝長廷、民進黨聽,要謝不必害怕與扁切割,鼓勵民進黨走自己的路,出手之狠,為扁當局7年來之最。

  薄瑞光此次臺灣行的主要目的,是告訴陳水扁:美國與臺灣關係已經破裂,新的瓷碗有待新的領導人與美國重新修補、甚至是重新鑄造。目前,陳水扁捧著的,只不過是破瓷碗而已!


  中評社社評認為,美國與臺灣關係出現重大危機是不可否認的,危機來自陳水扁的所作所為:

  一,來自臺灣與美國戰略安全利益的嚴重摩擦。本來,二者戰略利益是基本一致的,不會有大的衝突,但是美國與臺灣之間一定有先後、大小、主次之分,臺灣必須恪守以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這是不可以顛倒的美臺之間的秩序。現在,陳水扁的舉措,完全是要顛倒秩序,要淩駕美國利益之上,這就使得美國與臺灣關係出現空前的的緊張和危機。在“入聯公投”問題上,美國苦口婆心加以阻止,陳水扁根本就是以藐視對待之!

  二,來自美國政府對陳水扁的高度不信任。觀察陳水扁執政7年多來,美國的態度是經歷了支援與庇護、批評與約束、批判與反對的三個過程。至今,美國政府與陳水扁之間的互信已經蕩然無存。美國已在切割陳水扁。最根本原因,乃是陳水扁完全不顧美國利益,為一己之私無情踐踏與美國的關係。

  三,來自陳水扁政權執政期間刻意煽動臺灣社會對美國的仇恨。《中國時報》5年來4次針對臺灣與美國關係的民調趨勢發現,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逐年降低。雖然多數人仍認為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盟邦,但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卻一年年滑落。2003年3月美國攻打伊拉克時,臺灣民眾猶有68%對美國有好感,顯示臺灣與美國敵愾同仇。但是2004年9月調查時,對美國的好感度已經劇降為48%。去年10月底,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楊蘇棣公開要求臺灣限時通過軍購案時,對美國有好感的民眾,比例更降到45%,創歷史新低。今年9月,好感度掉到歷史最低,僅有37.5%。

  如此一來,美國與臺灣關係充滿危機,也就是充滿風險、充滿麻煩。美國與臺灣關係這一隻瓷碗,如火炭般的燙,美國抓不住,臺灣也一直在縮手。任其下去,這只瓷碗掉下來完全摔破的風險大增。

  但是,美國不願意讓這只碗掉下來完全摔破,這對美國來説是不可思議的,是將嚴重損毀美國的戰略利益的。對於臺灣的主流社會來説,也不可能心甘情願摔碎這一隻瓷碗,碗沒有了,吃什麼?沒有美國的保護,臺灣安全岌岌可危,這是全臺灣的共識。

  深綠大老、臺“國政研究院院長”田弘茂認為,民眾長期在國際舞臺遭受壓抑,有集體挫折感,容易在遊行中投入感情以自我肯定,但挫折很可能繼續發生:例如發生斷交或高層過境被拒絕。因此,“政府不應該拿全民來對付美國、反對美國!”畢竟最後只有美國能幫助臺灣,臺灣不必拍美國馬屁,但也不要製造反美情緒。

  田弘茂一針見血,“政府不應該拿全民來對付美國、反對美國!”這不僅是藍營,更是綠營不能不正視的問題。玩弄與美國關係過了頭,後果不堪設想。“最後只有美國能幫助臺灣”,沒有美國這個保護傘,陳水扁能有今天?民進黨能有今天?

  於是乎,一個焦點問題出現了?誰要蓄意摔破這只瓷碗?

  用臺灣人常説的話來形容,這個問題用膝蓋也能想出來。當然是陳水扁要蓄意摔破這只瓷碗。陳水扁的所作所為,完全不像要為臺灣謀出路,更像是或者完全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乃至出現了這樣不可思議的局面:一,個人意志淩駕黨的意志。二,個人利益超越臺灣利益。三,個人前途捆束人民前途。要製造這樣的局面,務須衝擊臺灣與美國的關係,從高度塑造悲劇英雄,震懾民眾。

  中評社社評最後指出,薄瑞光這次的臺灣行,刻意要為陳水扁的個人政治前途劃句號,也是向臺灣藍綠政黨發出勸諭:不要丟掉重塑美國與臺灣關係的機會。美國的自信心滿滿的,根本沒有把什麼反美情緒放在眼中。臺灣有本事徹底砸碎與美國關係瓷碗,再也不修補塑造了嗎?沒有。既然沒有,美國有什麼不敢説的?到臺灣的家門口,如入無人之境,像訓兒子般大聲指責臺灣當家的,虧得美國人做得出來。陳水扁的政治地位之岌岌可危,還看不出來嗎?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