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態度輕率夠誇張 軍方反應更令人錯愕

2007年11月27日 11:23:00  來源:
字號:    

  儘管陳水扁廿六日收回“思考戒嚴説”,但“國防部長”李天羽在不知三軍統帥已突然鳴金收兵的情況下,昨天上午稍早在“立法院”還為了“戒嚴説”繼續衝鋒陷陣,結果莫名其妙為扁挨了滿身彈孔。

  陳水扁拋出的“戒嚴説”,不到十二小時,就由他自己親自滅火。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文説,這個戒嚴是個假議題,卻意外讓許多真問題現形,第一,從“總統”到“國防部長”,都沒有把“憲法”讀清楚;第二,也讓人看明白,原來“總統”是如此輕率看待他的職權,未來臺灣如遇危機,島內民眾真該憂慮。

  “憲法”規定很清楚,“總統”宣佈戒嚴,必須由“立法院”通過或追認,不是“總統”單方面的特權;“戒嚴法”也規定,戒嚴是要有“戰爭或叛髮發生”,無論就政治現實(“國會”由在野黨掌握)與政治情勢(未有戰爭或叛亂),陳水扁根本沒有提戒嚴的條件與理由。

  文章認為,依“憲”論“法”如此,更別提陳水扁當初是如何打著反威權、反戒嚴的口號,一路選上“總統”的;就民主發展的歷史觀而言,陳水扁連提都不該提,甚至也不該有戒嚴的想法。民進黨定調扁是“選舉語言”,但從法制、民主的面向看,這已經超過選舉語言的層次。

  也許是知道“代志大條(編輯:閩南語,糗大了)”,陳水扁才很快改口,並宣示任內絕不戒嚴,但他還倒打一耙説,“外界”不該轉移焦點、混淆視聽,更不該“污衊、扭曲、抹黑”,把名嘴的建議當成他的意見。

  問題是,説會“慎重思考”包括戒嚴等四項方案的,就是陳“總統”自己,那是廿五日晚間,他在臺北縣樹林參加民進黨中央助選團造勢活動時,親口高聲説出的;當晚與隔天,島內媒體均有報導,白紙黑字,“總統”豈能賴給外界或媒體?

  藍綠內部都分析,陳水扁是在進行選舉操作,意在炒熱“立委”選情,但戒嚴何等大事,法律必須暫時凍結、命令淩駕“司法”,又會掀起過去許多人白色恐怖的傷痛,豈能以選舉角度視之?

  “總統”以輕率態度談論戒嚴,已經很誇張了,“國防部長”卻更進一步,在“立法院”公開答詢時,表示即使“立法院”不同意戒嚴,但“總統”認為有必要,軍方仍會服從統帥決定。李天羽這一席話,震撼性還超過口頭上説會慎重思考戒嚴的“總統”。

  儘管李天羽立刻改口,也或許他第一時間反應失當,但身為“國防部長”,對“憲法”關於戒嚴的明文規定、“軍隊國家化”的“憲政”精神,竟還有所誤解,這就讓人不只是捏一把冷汗而已了。

  “憲法”精神很清楚,軍隊效忠人民與“憲法”,非對“統帥”個人效忠;李天羽誤認“立法院”對戒嚴的決定權還在其次,他認為要“依相關規定,服從統帥決定”,不覺統帥不能高於“憲法”,才是讓人思之駭然的主因。

  文章最後表示,無論如何,請“總統”與“國防部長”,好好把“憲法”讀清楚一點,選舉是一時的,“憲政”、制度才是長遠的。也請“總統”不要動輒把責任推給媒體、名嘴,是“總統”在治理臺灣,不是名嘴在治理臺灣,他“總統”可不是幹假的。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