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沈富雄的“盛世夢” 挑起臺灣民眾內心渴望

2007年11月21日 10:16:00  來源:
字號:    

  面對日漸委頓的臺灣,沈富雄宣稱他“希望看到臺灣盛世”。他提供的解方是:若藍軍贏得六成以上“立委”席次,他將呼籲“總統不能選謝長廷”,以免再陷入朝小野大的覆轍。

  臺灣《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説,沈富雄的“臺灣盛世夢”,恐怕是許多臺灣人民想都不敢想望的事,因為臺灣的政局,早已讓人失去美好想像的能力。但這個盛世想像,倒不純然是個不著邊際的幻想,因為它對臺灣民主僵局提出了一個“解咒”錦囊:五五波的對峙態勢必須打破,臺灣的引擎才有重新發動的可能。

  從政治理論面看,沈富雄希望行政權和“立法”權能同歸一黨的説法,其實並不符合民主政治鼓勵制衡的原理,這也是他昔日的民進黨同志對他批評最厲的地方。但從實務面看,沈富雄之所以提出如此“破格”的見解,正是洞悉了制衡理論在現實上已被政客玩弄殆盡,甚至已達使民主政治無法運作之地步;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解方看來或許太過簡單而直接,卻透顯了這位“政治孤鳥”對臺灣政治的冷眼和苦心。

  社論指出,事實上,制衡理論在臺灣政治上的實踐,確曾有過令人刮目和感動的時刻;那是在民進黨懷抱理想的在野年代,相應于當時把持政權的國民黨,構成了相當程度的朝野平衡,推促了民主的前進。即使在陳水扁就任之初,他的“內閣”組成及所謂的“新中間路線”,似仍試圖表達權力分享和共治的理念;但不及半載,旋即全盤放棄,走向獨攬、獨斷的偏鋒。甚至,民進黨時常運用割喉及焦土戰略,不惜毀棄民生經濟,撕裂臺灣社會,只為達成其本黨的政治利益。至此,不僅政黨政治變形走樣,臺灣民主也形同涂炭。

  社論認為,從這個過程看,臺灣民主制衡精神的淪落,問題不在在野黨的杯葛,而在執政黨的傲慢和偏見,既拙于施政,卻又吝于接受不同的意見,寧可承受千夫所指也要硬拗到底。民進黨“立委”王拓批評沈富雄説,臺灣朝小野大的問題,全出在國親不願扮演“忠誠的反對黨”;這是最典型的民進黨推諉策略。反過來看,民進黨又何曾善盡“忠誠執政黨”的責任?且不説“朝小”的扁當局從來不將“野大”的反對黨放在眼裏,它失德失政卻又不容輿論批評、不許百姓嗆聲,它眼裏還有人民嗎?民進黨罵藍營是“不成熟的反對黨”,它自己何曾像個“成熟的執政黨”?

  沈富雄的臺灣盛世夢,聽起來遙不可及,但他開出的解咒處方箋,主要就是在戳破這層民主假像:不願接受任何節制的權力,才是民主災難之源。這項提醒,對臺灣選民而言,也有一種特別切顯的意義。因為多年來,臺灣選舉已出現一種自動平衡的功能:上次選舉某一陣營大勝,下次選舉中間選民會移向另一陣營;這種鐘擺效用,讓一次獲勝的政黨不致得意忘形。現在,沈富雄要提醒的是:規律的擺蕩如果已造成了臺灣僵持及內耗不前,那麼大家必須合力打破這個鐘擺規律,才能解除臺灣民主的內耗魔咒。

  社論進一步指出,臺灣的政治對立,其實遠比沈富雄診斷的病情還要複雜許多。在沈富雄的政黨政治想像中,朝野雙方還能有妥協餘地,以及彼此共同的目標;但民進黨將政黨競爭上綱為統“獨”對峙,“內部矛盾”已變質為“敵我關係”,藍綠還有和解、共生的餘地?更何況,當陳水扁膽敢對人民喊出“太平洋沒有加蓋”、“嫌臺灣的人遊出去”,民主實已淪為個人民粹的填塞物;當權力已毫無界限可言,再談什麼制度、談什麼尊重,都是太奢侈的事了!

  在年屆七之齡選擇退黨,還唸唸不忘做一個臺灣盛世夢,沈富雄究竟是勇敢,還是天真?社論表示,最後的答案,其實不在沈富雄個人的主張有多強烈,而在對臺灣盛世仍懷有渴望的人民有多少。而要挑戰的,則是臺灣人民憤世嫉俗的深度。

 

相關閱讀:

  沈富雄,(1939年8月23日—)臺灣的政治人物,臺南縣新營市人。

  沈富雄於1958年從臺南一中畢業後,保送進入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並且於就讀大學期間醫師高考通過;之後沈富雄前往美國深造,1969年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藥理學博士,1972年於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腎臟科後博士。沈富雄在美國期間曾經參與臺灣同鄉會,並且擔任臺灣同鄉會副會長,也創辦過《西北雨》雜誌關心臺灣的民主運動。1986年,沈富雄回到臺灣,並且任職高雄長庚醫院,1987年創辦臺安醫院血液透析中心,致力於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洗腎品質。

  1992年沈富雄代表民主進步黨於臺北市參選第二屆“立法委員”,以七萬票的高票當選;之後於1995年、1998年、2001年連任。而沈富雄在擔任“立法委員”期間,與陳水扁、彭百顯等人都獲得社會團體的高評價。而沈富雄曾經為凸顯全民健保的弊端,而以靜坐方式表達抗議。沈富雄也是臺灣各式各樣call-in節目的來賓與常客,並且被認為是極為機智與口才鋒利的政治人物。

  2004年臺灣大選中,沈富雄由於在“陳由豪政治獻金案”中與陳水扁競選總部的糾紛,而受到民進黨選民的質疑與不信任;同年4月沈富雄由於在公開記者會中表示“愛臺灣不能當作競選主軸”,而受到民進黨傳統選民與汪笨湖等媒體人的強烈批判,而於2004年的“立法委員”選舉中落選。2005年,沈富雄曾出任短暫的任務型“國大代表”。

  2007年10月3日,沈富雄宣佈退黨,引起黨內震撼!沈富雄對外表示,本來自己留在黨內是因為黨內的壞孩子看到他會難過,不過,現在似乎變得沒感覺,而且也認為自己沒必要再留,因此決定退黨。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